宝宝听力筛查怎么做?-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25 12:33:04
来源: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

宝宝听力筛查怎么做?

字体:

  听力是宝宝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关键手段,对宝宝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掌握筛查的重要性与注意事项,能为宝宝的听力健康筑起坚实屏障。

  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早发现,早干预

  重庆安琪儿妇产医院医生表示,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很低,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甚至社交障碍。通过筛查,可在宝宝出生后数天内发现听力问题,为后续治疗争取黄金时间。

  避免“聋而不哑”的悲剧

  传统观念认为“十聋九哑”,但现代医学证实,若在6月龄前确诊并干预,多数听障宝宝可通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恢复正常听力,实现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

  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

  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长期康复成本,避免因听力障碍导致的教育、就业难题,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筛查的注意事项

  筛查时间与流程

  初筛: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通过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检测。

  复筛:初筛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复筛,若仍未通过,需在3月龄内进行听力诊断评估。

  筛查前的准备

  确保宝宝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哭闹或进食后立即检测。

  筛查前清洁宝宝外耳道,避免耳垢或羊水残留影响结果。

  筛查后的跟进

  若初筛通过,家长仍需关注宝宝对声音的反应(如惊跳反射、转头寻找声源等)。

  复筛或诊断未通过者,需遵医嘱进行干预(如佩戴助听器、语言训练等),并定期复查。

  常见误区与澄清

  误区1:筛查未通过=听力障碍

  初筛未通过可能因外耳道堵塞、中耳积液等原因,复筛通过即可排除。

  误区2:听力正常无需复查

  部分听力障碍可能随时间发展,需定期监测。

【纠错】 【责任编辑:李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