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州区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大数据平台屏幕上,一张闪烁的图表格外醒目。
“红色表示就业需求、蓝色表示帮扶进度、绿色表示已就业。”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王修芳介绍。
据介绍,文峰街道在“网格前哨摸排、数据精准画像、资源多元链接、服务全程护航”四大维度发力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帮助辖区25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其中包含两名伤残军人。
去年年底,25岁的退役军人徐思发还闲居在家,辖区网格员了解到徐思发的情况后立即上报。随即,在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大数据平台上,出现了徐思发的名字,并被标注为红色。
在部队训练时受伤,被评为因公四级伤残军人……徐思发的个人信息很快被王修芳牢记于心。
王修芳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月,终于为徐思发争取到辖区一个交通协管和文明劝导的公益性岗位。
在文峰街道,像徐思发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文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针对辖区在册且有帮扶需求的退役军人,建立“三色档案”管理制度,红色为伤残军人、家庭困难等特殊群体,黄色为有转型焦虑、技能短板的待业人员,绿色为已就业人员。该街道135名专职网格员承担着退役军人信息摸排的“前哨”任务,他们通过定期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了解退役军人就业需求。街道每月定期召开的“戎光议事会”,组织退役军人服务岗、社会保障岗的相关负责人和社区干部、辖区企业负责人代表、退役军人代表一起商议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问题。
据文峰街道党工委书记彭昌国介绍,文峰街道根据实际情况梳理退役军人专属政策27项,通过社区LED大屏滚动播放,在微信群里及时分享政策解读及招工简章。针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退役军人,文峰街道组建“1+3+N”帮扶小组(即1名退役军人配备退役军人服务岗、社会保障岗、网格员3名工作人员和N名志愿者力量)开展创业政策宣传、帮助申请创业贷款等。辖区部分企业还推出《优先用工条例》,针对退役军人、伤残军人适时提供工作岗位,并创新引入AI虚拟面试系统消除就业歧视。
“服务退役军人,不仅仅是解决‘饭碗’问题,更要为他们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彭昌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