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俄罗斯留学生在重庆某旧书店淘书。(受访者供图)
“前几天店里来了两个俄罗斯留学生,买了10多本小人书,她俩中文很好,说旧书很有意思,很喜欢看。”书香世家旧书店的主理人杨明君接待来买书、看书的年轻人时,眼里是放着光的,嘴角也会不自觉上扬。
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古老街巷中隐匿的旧书店,到热闹商圈里新兴的旧书市集,旧书以独特的姿态串联起过去与现在,成为传承城市文脉、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
4月18日,在九龙坡区万象城启幕的“蚂蚁找书·怀旧书集”活动上,记者邂逅了10余家旧书店店主,他们在重庆这座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底蕴的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旧书新知”的突围和实践。
旧书市集“链接”读者怀旧情怀
“蚂蚁找书·怀旧书集”(以下简称“蚂蚁找书”)活动,是在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指导下,由重庆出版社建立的城市文化品牌,旨在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热情且具有怀旧情怀的读书社群。
据“蚂蚁找书”活动执行总策划胡丽凝介绍,自2024年9月初至2025年3月底,“蚂蚁找书”先后在鹅岭公园、来福士商圈、龙湖礼嘉天街等城市地标举办54场活动,累计吸引读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旧书交易交流1.2万余册。
在这里,一本本泛黄的书籍,不仅仅储存着历史的记忆,也是巴渝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以巴渝文化图书产品为核心,市集融合了巴渝文化大讲堂、民俗雅集、旧书漂流、连环画记忆、年代影像体验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在淘书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巴渝民风民俗与重庆城市精神。
除了“蚂蚁找书”,重庆在旧书文化推广上多点开花。开展“乡助阅读·书旧情深”公益活动,实施“百千万”计划,通过100个捐书公益站点、1000名“乡助阅读公益传播官”,将10000本优质书籍送往乡村,搭建起城乡阅读的桥梁,助力乡村青少年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重庆书城、时光里书店等实体书店设立旧书专区,开展2200余场“故纸情深”“经典荐读”活动,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
“90后”接手旧书店以书会友
重庆的旧书市场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生态,既有坚守数十年的老牌书店,也有年轻主理人接棒,开拓发展多种形态的旧书店。
“每一本旧书都承载着前人的阅读痕迹与时代烙印,是带着故事与你相逢的。”不满30岁的杨明君是书香世家旧书店新的主理人,她的母亲刘伍碧经营了这家店40多年。有趣的是,书香世家旧书店开在沙坪坝区渝碚路的南开农贸市场里,可以想象一下,嘈杂的卖菜声和安静的看书人,形成了多么活色生香的烟火场景。
“我是睡在书上长大的。”她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家书店是读者一起抽起(重庆方言,意为共同助力营造)的:店名是参考读者意见取的,社交平台上的宣传是读者帮忙引流的,书店的文创产品明信片也是读者帮我们画的。”
“有呀有”“存在”两家旧书店的主理人蒋世明三十岁出头,他顺手拿起书摊上1982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作家左拉的《梦》,向记者展示扉页上的两位译者的亲笔签名,这本旧书当年的定价为0.68元,现在以58元出售。“有作者亲签的旧书,有独特的稀缺性,这样的沉淀感独具价值。”蒋世明说。
这两位年轻的主理人介绍,来书店的读者有不少是外地游客,他们看到网上介绍后按导航找过来。网友mawesome在书店的社交平台下留言:“网红店逛多了,这种二手书店感觉很特别的,让人眼前一亮。其实想了解重庆,还可以去这些旧书店,有些书已经不是普通的书了,而是非常具有收藏价值的,藏着好几代重庆人的记忆。”
时光里书店的主理人李柯成表示,旧书流通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阅读氛围,让读者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和思想交流,唤起人们对阅读纸质书的情感眷恋。时光里书店设置了共享书架,接受读者捐书,鼓励读者以书会友。
旧书市场的突围与升级
重庆旧书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市场规模较小,截至2024年底,全市仅有47家旧书店(摊),且分布不均。同时,旧书资源整合存在矛盾,大量库存书积压,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经营成本高,不少旧书店(摊)生存压力大。
本土作家马拉有40多年的淘旧书经历,接到记者电话时,他正在晾晒一本1927年三联书店版郑振铎所编《文学大纲》。他认为,重庆还缺少有标识度、有品牌特色的旧书市场和旧书店,他的不少“宝贝”是从外地淘来的。“有呀有”书店蒋世明建议,策划旧书市集可以提前宣传,建立各种社群,让参展书店联动宣传、提供特色看点。
着眼于文旅商融合发展,重庆正积极推动旧书市集迭代升级,将借鉴法国巴黎塞纳河畔旧书摊、上海苏州河樱花谷旧书市集等国内外成功经验,推动旧书市场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比如,用好骨干书店、小微书店、公益基金、阅读机构这四类运营主体,形成多元协同的发展格局;发挥好商圈、公园、夜市这三类活动空间优势,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旧书活动场景;建设好“蚂蚁找书”这一全民阅读活动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巴渝旧卷藏岁月,山城新知焕书香。衡量城市文明的尺度,不仅在于它如何对待新事物,更在于它如何安放旧时光。旧书与新知相遇,历史与未来对话,共同书写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