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18日电(刘磊)重庆永川老城区,临江河、玉屏河、跳蹬河三河汇碧,形如篆体“永”字。
三河汇碧片区是重庆永川城市的发源地,也是老城的核心区。当地第一个星级酒店、第一栋电梯高楼、第一家大商场……这里承载了一代永川人的记忆。
后来时光变迁,三河汇碧片区曾患上“建筑老旧、私搭乱建、污水无序排放”的城市病,通过修复和改造,又摇身一变成为集阅读、休闲、交友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创街区。
4月,鲜花开满街巷,春光倾洒在年轻人捧着的书上,三河汇碧片区好像又年轻了几分。静静流淌的河水映照出城市的发展历程——
当前,随着城市大拆大建、向外无限扩张的“脚步”放缓,城市发展正逐渐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并重的新阶段。
近年来,永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把握好“留、改、拆、增”,为居民全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优质生活环境。“惠民生、补短板、谋发展”,是这场城市实践的内涵所在。

永川邮电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打造人民邮电社区博物馆,挖掘藏在社区里的“独家记忆”。新华网发
破败老楼成了“记忆港湾”
大费周章搬出去,又满心欢喜搬回来。这几年周模纯很“折腾”。
周模纯是永川胜利路街道邮电小区的居民。该小区是原电信公司、邮政局、移动公司三家单位的职工家属院,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原先是城区数得上的好小区。
可渐渐地,邮电小区也上了“年纪”。路面坑洼、违章搭建、乱堆乱放……一回想起几年前的小区的环境周模纯就直摇头。正因如此,她选择了搬走。
让周模纯没想到的是,这几年邮电小区迎来了改变机遇,被纳入永川老旧城区改造规划。
在问需于民后,2023年6月,永川投入资金,为邮电小区量身定制改造提升方案:增加阻燃雨棚约2200米,拆除更换原外墙的铸铁排水管道,小区进行人车分流,规范机动车停车位……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邮电文化,在改造过程中,永川还将小区大门设计成“邮筒”造型,打造邮电主题文化墙、人民邮电社区博物馆,展示邮票、发报机、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还原记忆中的场景。
“邮电小区从破败老楼到‘记忆港湾’的蜕变并非个例。”胜利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辖内很多居民小区都是当年“三线”企业留下的职工宿舍区。这几年,街道在有历史、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利用闲置房屋和边角地,建起“永川石油人博物馆”“红江记忆博物馆”等,挖掘藏在各个社区的“独家记忆”,让历史“活”起来。
永川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老城区更新改造中,永川注重对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保护,在梳理城市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加快功能品质提升,重塑城市形象,打造出北山文化公园、同文里片区等一批亮点项目。
老社区、老城区是城市的肌理,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不少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寄托。
在听说邮电小区“重返青春”后,周模纯与丈夫回来实地“考察”了好几次,最终决定回迁。“现在小区管理有序,环境又好,我们两口子非常满意,准备就在这儿养老了。” 周模纯说。

永川在现代社区中开展全龄教育。新华网发
现代社区回应高品质生活需求
最近昌州路社区的郭嬢嬢每天在老年课堂,就直奔楼下的社区食堂吃饭,又或是去中医馆体验养生项目,生活圈子基本就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里。这得益于永川关于“现代社区”的探索。
城市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围绕人的需求,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去年7月,重庆市住建委会同14个市级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现代社区规划建设工作行动方案》,围绕渝快智治、山水宜居、健康颐养、全龄教育、创新创业等方面推进现代社区建设。
按照市级层面发布的现代社区建设标准,永川选择在大数据产业集中的云谷社区、老旧小区较多的昌州路社区开展“现代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规划各类应用场景123个。
永川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张静介绍,为高标准打造社区场景,针对每个社区居民构成不同、需求也各不相同的情况,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永川更加突出个性化、特色化。
例如,云谷社区大数据人才较多,着重规划建设了云谷书屋、健身房、人才会客厅、全龄教育场地、社区食堂等。昌州路社区老年群众较多,重点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规划可管理慢性病、中医康复、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的社区医院,白天有人照料、晚上可以回家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照护的养老机构等等。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包括2个现代社区在内,近年来,永川以社区“大党委”为抓手深耕社区党建,着力厘清小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推动小区治理力量和网格工作队伍交叉任职,细化小区事务与网格事件的处理路径,厘清政府干、社会干、居民干的边界。
现在,小区公共设施修缮、小区人车分流、小区电梯维修等小区内部的事情,由小区党支部牵头,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员、居民代表一起来协商解决;小区内不能自行处理的事情再通过重庆市“141”基层智治平台逐级上报,按照职责分工和及时流转处置,不仅能让居民“指尖”办事,还实现了“云”上施“治”,切实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永川三河汇碧片区引入潮流业态,激活街区活力。新华网发(陈科儒 摄)
一条可持续的双赢之路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但相关项目由于利益主体复杂、开发周期较长、收益回报不明、实施程序繁琐、运营维护复杂等问题,不少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
永川萱花路社区也曾为“资金哪儿来”发愁过。为摆脱“坐等要”的尴尬、进一步盘活资源,去年4月,社区参照强村公司,注册成立了云邻家智慧生活服务有限公司。
“合伙”中,社区对内,负责整合社区公共空间、闲置资产资源,了解居民需求。强社公司对外,业务涉及社区资产盘活、空间运营、共富集市、便民服务等领域,通过服务、经营、出租等方式实现增收,再用收益反哺居民,为社区提升设施、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实现“惠民便民+自我造血”。
以华竹小区为例。“强社公司”利用闲置空地规划停车位130个,以120元/月出租。相关收益不仅全部用于小区的保安保洁等兜底物业服务,去年以来,“强社公司”还将收益结余为居民办了增设停车棚、开展楼层扶手维修等实事。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靠政府“单打独斗”,而是要让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手拉手”,达成共识、实现共赢。
在三河汇碧片区,改造后永川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如今,文创街区年接待量80万人次,拉动消费需求900万元,将老城“包袱”变为转型优势。部分收益也用于街区后期维护,实现从“更新”到“长新”。
永川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川将持续以小区、街角、里巷、传统老店、滨河步道等为重点,实施包括改造100个老旧小区、展现100处城市记忆在内的“7个100”专项行动,助力永川建设重庆城市副中心,让居民幸福触手可及。
就如同三河汇碧“形如篆体‘永’字”的含义,在永川,城市更新正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