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4月10日电(韩梦霖)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区、新型工业化强区,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把制造业作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着力打造具有江北特色的“22411”现代制造业新型集群体系,引导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逐“新”:含“新”量提升制造业含“金”量
走进位于江北鱼复工业园的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中车长客)单轨车辆研发制造基地,各类型号的轨道车辆让人目不暇接。
“公司成立以来,已累计生产3000多辆轨道车辆,广泛用于重庆市内多条轨道线路。”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4年底,重庆已建成轨道世界上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也推动了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内的轨道车辆。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重庆中车长客“安家”江北之后,创立了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全球编组最长的八辆编组跨座式单轨和江跳线双流制轨道车辆,均是从这里诞生。依靠自主创新,企业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以其研发的全国首列双流制轨道车辆为例,这项创新研发为我国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贯通运营、一车直达、零换乘提供了全新的运营模式。
“重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前景广阔。”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江北区将发挥重庆世界级地铁城市示范效应,支持重庆中车长客建设单轨交通装备产业“生产+创新+服务”一体化产业平台体系,做强车辆生产和维修,发展前沿技术研发、零配件制造以及系统服务,打造全球单轨产业新标杆。
通过高效部署创新链,加快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力推进关键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江北区制造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以汽车产业领军企业长安汽车为例,该企业累计掌握了600余项智能低碳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2.3万件。
“如今,江北区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已达3.1%左右。”江北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设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制造业企业已超90家,累计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1个。

马晓燠(左一)与团队人员调试测距仪。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攀“高”:从实验室“第一”到产业界“唯一”
2018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所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马晓燠拒绝国外一流大学的工作邀请,带领团队成立了产业化公司——重庆连芯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芯科技),并入驻中科院江北育成基地,对相关科技成果实施产业化转化。
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马晓燠曾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子相机。凭借在光电探测、自适应光学等关键领域的多年深耕,短短几年间,连芯科技已成长为国内唯一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自适应光学智能光电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仅自适应光学这一核心技术带来的订单,年产值就超过10亿元。
“当前,江北区正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锻长补短,推动产业价值链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马晓燠表示,下一步,连芯科技将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与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区域光电技术产业链协同发展。
“江北区根据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确定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并围绕主导产业补充发展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江北区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江北区经信委副主任肖渝妹介绍。
目前,江北区已有长安汽车、海尔工业、赛力斯汽车、奥特斯科技、中车长客轨道等市占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行业地位领先的制造业领军(链主)企业,江北家电产业产值规模为全市第一,港城园区被认定为“重庆市家电建设基地”;新引进培育的紫光华智、峰米科技、日立新能源陆续填补“芯屏端核网”产业空白,进一步壮大了战新产业体系。
提“质”:数智赋能让制造业“跑起来”
博物馆如何给游客提供更丰富、深入、个性化的参观体验?
来自江北区的重庆软江图灵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套数字文博智慧博物馆方案,结合AI数字讲解员、数字3D虚实等技术,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

软江图灵数字3D虚实展厅。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自主研发的APU芯片,可以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企业将立足江北,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公司创始人陈强说。
江北区还注重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融合了AI视觉、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可以实现0.05毫米级的蓝光精度识别,超过600个关键点位的检测;重庆海尔洗碗机互联工厂是全球洗碗机行业首家“智能+5G”互联工厂,可实现定制生产,产品制造交付周期较过去缩短55%。
“我们通过数智赋能,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制造全流程的数字化水平,让数字化、智能化带动制造业加速跑。”江北区大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尔洗碗机互联工厂。新华网发(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江北区新增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52户,实现历史新突破;全年规上工业总量稳居全市十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占全区总量比重超50%。
江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江北将以打造“双核驱动”现代制造业集群为主线,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港城、鱼复工业园区产业地图,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新品上市放量,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新材料、特色消费品等产业,持续提升“22411”现代制造业集群品质,推动现代制造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30亿元。同时,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上线长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力争新增“未来工厂”1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3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全年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