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东: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4/03 18:21:43
来源:新华网

方晓东: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

字体:

  新华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全产业链”成为提到这份文件时讨论最多的 “关键词”,对此您怎么看?

  方晓东:中医药全产业链涵盖从种子种苗选育、田间种植管理到生产研发、流通服务的完整环节,其高质量发展需全链条协同优化。国家提出的中医药发展战略,强调以系统性思维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避免单一短板制约整体效能。

  例如,前端育种:可借鉴水稻等现代农业育种经验,利用基因组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优化中药材种质资源;中端种植:通过环境胁迫调控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并借助土壤微生物干预提升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后端研发:需加强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及针对特定疾病的靶向产品开发,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科学转化。

  这一过程要求全行业以“木桶效应”为参照,通过跨领域技术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满足国家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

  新华网: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通过“守正创新”与“智创共赢”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方晓东:中医药的守正与创新体现为对传统经验的科学化验证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医药通过经方验方与诊疗方案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历史条件与科技水平限制,部分传统实践存在科学依据不足的局限性。

  因此,守正:需以现代科学方法系统评估中医药的临床价值,保留并优化经证实有效的方药与经验;对证据薄弱的领域,需追溯其成因,通过循证研究明确其适用边界,实现精华传承与糟粕扬弃的平衡。

  创新:需构建基于现代科技的中医药解析体系,运用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阐释其作用机制,形成可被国际医学界理解的科学化表达范式。同时,通过跨学科协作及全球资源整合,推动中药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临床转化的标准化进程,最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新华网:作为中国基因组学研究的领军机构,华大基因近年来在中医药现代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能否请您分享一下,基因组学研究在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融合方面有哪些独特优势?

  方晓东:华大基因近年来通过整合基因组学技术与中医药研究,推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转型。针对中医药领域长期存在的科学验证难题,华大提出以下创新路径:

  构建“中药-肠道微生物-宿主”三元互作研究体系。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解析中药成分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的代谢转化机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学路径,为中医药有效性提供分子级证据。

  借鉴“饮食-菌群-代谢-疾病”现代医学模型,揭示口服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影响宿主代谢网络的作用逻辑,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科学语言。

  提出以肠道微生物为新型药物靶标,开发基于中药的菌群定向调控技术,实现从疾病态菌群向健康态菌群的精准转化。

  依托基因组测序、多组学分析等核心工具,推动中药制备工艺标准化,克服微生物干预的复杂性与个体差异性,为中医药国际化奠定技术基础。

【纠错】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