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此您怎么看?
俞敏: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该政策在近十年中医药扶持政策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核心抓手,推动行业向标准化、现代化纵深发展:
一是质量优先战略:在药品集采常态化背景下,政策强调通过全链条质量管控杜绝“以价换质”乱象,同时建立“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为高品质中药产品开拓品牌溢价空间,引导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二是创新驱动转型:突破“重传承轻创新”的传统思维,明确要求以现代科技赋能中医药研发。例如,通过基因组学解析药材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应用智能制造优化生产工艺,构建“临床证据-科学解释-技术升级”的创新闭环。
三是体制机制突破:将制度创新视为产业升级的“生产关系重构”,通过跨部门协同、国际化标准对接等举措,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系统性障碍,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与人才成长空间。
新华网: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通过“守正创新”与“智创共赢”打破行业壁垒,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俞敏:“正源出新 智创共赢”是我们本届科技创新大会的主题,也清晰地表达了我们企业端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明确态度。
正源:正中华文明之源、正中医文化之源、正中药本草之源。
出新:创新产品形态,创新产出业态,创新产业生态。
生产智能化:通过工业互联网与AI优化中药炮制、提取工艺参数,实现智能制造降本增效如动态质量控制模型;
科研实证化:运用多组学技术解析中药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建立“成分-靶点-疗效”科学解释体系;
营销精准化:构建患者健康数据中台,依托数字疗法与精准医学推动中药个性化用药方案开发。
协同:三链融合突破壁垒
产业链贯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种植-研发-生产-临床”环节,破解“小散乱差”困局;
价值链升级:在关键节点突破核心技术,提升各环节附加值;
生态链共创:联动政府、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构建横向协作网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
新华网: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之年,国药太极以“建设世界一流的中药企业”为愿景,在“十五五”有什么具体规划?
俞敏: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国药太极锚定建设世界一流中药企业的战略目标,基于前期两地协同、数字化转型及深化改革成果,提出“双聚焦、双创新”的五年规划框架:
一是战略聚焦:打造中药产业超级单品集群
中药大品种突破。重点培育藿香正气口服液与呼吸系统糖浆制剂两大核心品类,推动单品向数十亿乃至百亿级市场规模突破; 强化中药材大品种的标准化种植与精深加工,通过“农业+工业”全链集约化提升产业附加值。
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药材基地-智能制造-临床验证”一体化体系,实现从原料可控到终端疗效的闭环管理,破解中药产业“小散弱”困局。
二是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中药科技与营销体系
科技创新双向发力。守正路径: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人用经验-临床疗效”循证研究体系,强化中药复方整体疗效的科学阐释;破局路径:引入生物合成技术、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解析复杂成分作用机制,开发中药-化药联用方案,推动“经验药”向“数据药”转型。
营销格局纵深发展。实现“根深叶茂花繁”多渠道协同并进。
扎根医疗终端:以临床价值为核心,深化医生群体对产品疗效的学术认同;拓展零售终端:布局连锁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多层级分销网络;激活数字终端:构建线上诊疗-药品配送一体化平台,抢占互联网医疗市场;开拓国际终端:通过国际认证推动中药出海,布局“一带一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