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内思维激荡、金句频出,第二届“风华杯”教师技能赛训活动即兴演讲决赛正在进行。经过区级赛道9个项目考核和2轮淘汰,从全区310名教师中脱颖而出的36名选手,以即兴演讲的方式进行现场“切磋”,展现新时代南岸教师的教育智慧与职业风采。
第二届“风华杯”教师技能赛训活动即兴演讲决赛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
即兴演讲见证教育“真功夫”
本届“风华杯”教师技能赛训活动以“弘扬教育家精神 引领教与学变革 绽放专业化风采”为主题,秉承“以赛促学、以赛强训、赛训结合”的创新型教师成长模式,助力从教6年以上、45岁以下的骨干教师再提升。
比赛中,所有参赛教师现场抽取1个话题和1个关键词,作为即兴演讲的核心元素,在5分钟内完成思路构建后,围绕主题结合工作实际、亲身经历,深入阐述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并将关键词自然紧密地融入阐述中,进行2分钟即兴演说,评委按百分制打分并现场公布。
7号选手以《怀仁爱之心,做一名善于等待的老师》为题作即兴演讲。
围绕“教育家精神”“教师专业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育优质均衡”等主题,参赛教师们自然融入“旅行”“小路”“流水”“星空”等关键词,以教育叙事为经,以生命感悟为纬,带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演讲。
27号选手以《脱下长衫,拥抱教育改革的潮汐》为题作即兴演讲。
15号选手围绕“教育家精神”主题作即兴演讲。
23号选手围绕“教与学方式变革”主题作即兴演讲。
评委按照百分制打分并现场公布,为“风华杯”注入专业力量。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小玉作为评委代表进行点评。
决赛现场,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小玉等5位评委组成专家评审团,为选手们作专业指导和点评。“今天我们观看的不仅仅是即兴演讲,更是南岸教育人用心、用情、用智慧书写的教育诗篇。”董小玉用“教育情怀”“创新锐气”“专业坚守”三个关键词阐述感受,并聚焦“即兴演讲”给教师们提出建议,她表示,即兴演讲时,要狠抓关键词与教育场的共生关系,要强化金句与故事的共振效应,要深化有声语和无声语的共生情感。
据了解,综合考虑参赛教师在此前举行的现场教学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此届“风华杯”将评选出特等奖12名、一等奖24名、二等奖54名。
赛训融合锻造“教育工匠”
近年来,南岸区高度重视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从2016年起,聚焦新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类不同教龄、不同层次、分类分科的教师群体成长需求,构建了5年一轮的“三杯赛”(“新秀杯”“风华杯”“卓越杯”)赛训活动新机制。这种将教师培训与教学比赛交织融合的赛训活动,是南岸助力各阶教师拔节生长的“特色牌”,是锻造南岸“教育工匠”的“好场地”。
此届“风华杯”将“赛训融合”的特点进一步放大。
从去年11月起,来自全区104所中小学幼儿园、39个不同学科学段的参赛老师组成了8个“风华”班级共学、共研、共赛。南岸区组织了相关专家以“演讲技巧、弘扬教育家精神、数字化环境下素养导向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技能提升”等为主题对参赛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共完成9场专题培训、2场主题分享,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学习成果。比赛结束后,在专家引领下,选手们总结经验,凝练成果,被遴选出的优秀教师还有机会参加市外跟岗研修培训。
“‘风华杯’赛训融合的模式,让理论和实践不再是‘物理叠加’,而是‘1+1>2’的化学反应。”重庆市南岸区第十一中学校教师吴亚秋说。
“‘三杯赛’教师赛训活动‘训’为‘赛’奠基,‘赛’为‘训’检验,形成‘诊断-赋能-反思-共享’的成长闭环,有效解决教师培养碎片化问题。并针对教师不同发展阶段,设计差异化赛训目标,引导每位教师在挑战中突破‘成长断层’,实现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跨越。赛训成果通过课例共享、跨校辐射,推动优质资源全域流动。”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期望参赛教师以“风华杯”为新的起点,将赛训活动中收获的经验和启发,运用到日常教学中。通过此次大赛,持续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涵养高尚师德师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锻造出一支梯队合理、整体优秀、名师拔尖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促进南岸教育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