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田家炳中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常,一场以“智启新程 创梦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创造节迎来开幕。操场上,各创意集市的摊位上汇集了同学们发挥奇思妙想并融合科技、艺术、环保与文化等元素制作的各类手工作品、美食小吃和科技小发明。整个校园变身“创意孵化基地”,丰富多彩的主题摊位吸引师生驻足。
“变废为宝”市场摊位上,几名学生进行作品制作。
随手丢掉的塑料瓶、旧纸箱,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创意无限的装饰品、实用有趣的手工艺品。在“变废为宝”市场,初一年级学生利用彩纸和颜料在旧纸板上“搭建”梦想,用毛线和绳子制作出充满温馨的装饰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各摊位前,学生与制作的手工作品拍照纪念。
学生自制的各种饮品。
用文创讲述班级文化,表达青春物语。在班级文化市场,高一学生更是“脑洞大开”,将班级文化融入设计,打造出特色图腾,衍生作品琳琅满目。同学们把课桌文化“搬”进集市,设计出独特的班级徽章,还有个性化的手账本、印章,充盈着青春的气息。来到创意美食市场,初二年级同学以水果作笔、餐盘为布,制作出花式果盘、甜品蛋糕、创意奶茶等美味食物,吸引着师生争先品尝。
同学们展示制作的扎染工艺丝巾等手工艺品。
将国风与化学学科知识相融制作的传统漆扇、温控技术赋能的冷热杯、电能驱动的DIY便携小台灯……高二年级学生运用课本里的科技知识,打造出集创意与科技于一体的科技创造市场,不管是塑料膜婚纱、手工花卉,还是扎染工艺丝巾,每件作品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平米花园”艺术展。
活动现场,还有一处特别的空间,那就是由学校装置艺术社团打造的“一平米花园”艺术展,这里不仅有用毛线缠绕包裹的“花样重庆”微缩景观,有寓意美好愿望的“星愿祈树”;还有能接收多样心情的“情绪收集桶”、历时一学年完成的《咕噜彩虹》,以及“抱抱沙发”“天空日记”等疗愈空间。
艺术作品展示。
这些由旧布料、积木、石膏、颜料、毛线等材料重组的“魔法花园”,成为校园里的治愈打卡点。现场还有技装中心展区的科创作品、超轻黏土社团捏出的各种造型标本。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故事。
校园里,充满爱与温馨的治愈“打卡”点。
“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创造的火种。”重庆市田家炳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创造节对学生而言,是把“我有个想法”变成“你看我做到了”的一次宣言,也是一次跨学科实践的突破:让学生在旧物改造中理解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交易中感知经济规律、在科技作品中触摸未来趋势。对学校而言,是“五育融合”的生动实践,当创意从课本跃入生活,当校园成为创意的孵化地,教育便真正有了幸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