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党员干部参加全区视频调度会。记者 王彦雪 摄
“我们街道每平方公里人口达3.6万,高密度人口带来高密度治理压力,也促使我们不断创新,探索更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在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看来,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首先要从治理逻辑破题,变单向管理为多元共治、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防、变经验判断为数据决策,以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时效性、精准度,更切合群众的多元诉求,方能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米”,切实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要提升治理效能,首要是织密辖区“全科网格”,以更细致的服务提升群众诉求响应速度。因此,龙山街道创新“线上+线下”融合融通“双网格”治理机制,在线下划分网格190个、微网格1314个,配齐“1+3+N”网格力量,线上则组织网格力量“进圈入群”“吹哨预警”。同时,发展“网格N力量”,辖区外卖骑手、物业维修员等1491名志愿先锋成为响应“前哨”,一旦发现问题线索,可通过手机上“重庆基层智治小程序”,使用“一键报事”功能标记位置后将问题上报,街道接报后第一时间响应并划拨给相应岗位及社区进行处置,进一步提升了处置效率,实现问题即时受理、高效办结。此外,充分发挥龙山街道网格驿站作用,将之打造为网格员的歇脚处、网格纠纷“调处室”、新就业群体“加油站”,以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辖区社会治理效能,赢得居民纷纷点赞。
数字化赋能一直是近年来各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武器,龙山街道搭建“城市慧眼”,以AI算法重构街面治理。该街道联合中国电信渝北分公司在龙山路、松石北路等重点路段部署5个智能感知摄像头,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非机动车违停、机动车违停、占道经营等问题加装3套识别算法,一旦监测到人行道被占用时间超过阈值后,便会在后台实时发送短信提醒相关责任人,街道指挥中心将告警工单及时转办督办。数据显示,该体系运行后,龙山街道相关街面问题主动发现率提升82%,非机动车违停等事件数量下降80%,处置时效压缩至25分钟内,较传统巡查模式效率提升3.6倍。
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部门甚至是跨区域协作,龙山街道通过构建“数字闭环”,重塑流程打通业务梗阻。构建街道“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高效运行体系,推进“885”机制进平台、核心业务上跑道,设定子跑道75条,梳理工作目标112项,颗粒度分解工作任务300条,实现目标任务一屏统揽、一键调度。针对跨区治理难题,加强与毗邻的江北区大石坝街道跨区联动,借助基层智治平台跨区流转事件,解决交界地带门市占道经营、盘溪河流域污染、学校门前道路拥堵等重点问题,24小时内完成事件闭环处置,有效降低交界区域投诉量。
下一步,龙山街道将持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深化感知终端与基层治理平台融合应用,拓展更多基层治理新场景,让系列治理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知、可参与的幸福生活新图景。(记者 王彦雪 通讯员 罗清华 陈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