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海归来-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5 03/21 14:51:1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雪海归来

字体: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3月21日电(田林波 汪治娟)进军新疆雪域,是一次极限挑战。

  近日,市地矿集团川东南勘察公司承接的新疆和静县矿场绿色智慧采选技术改造项目中,工业场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任务顺利完工,地质工程师从雪海凯旋。

  年初,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致。这里不仅有壮丽的雪山、广袤的草原,域内独特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矿场星罗棋布。

  

 巴音郭勒州和静县敦德矿业远景。受访者供图

  去年11月,项目正式承接,地质工程师们随即踏上了通往新疆218国道的漫漫征程。

  一路风光,美若诗画。风吹草低处,牛羊于葱郁牧场悠然出没。阳光倾洒下,壮丽雪山闪耀圣洁光芒。热情好客的当地群众,捧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和刚出炉散发麦香的馕。种种景致和人文风情,皆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独有的魅力。

  

 敦德工业场地地质灾害(边坡)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岩土工程勘察钻探作业现场。受访者供图

  当他们抵达位于和静县备战铁矿矿界北侧176米处的项目现场,眼前的景象既带来强烈震撼,又让他们深感压力: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之巅,矗立着一座高达近百米的高边坡,工程难度之大、作业环境之复杂、安全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令他们胸腔憋闷难耐,思维似乎也被这稀薄的空气所凝滞,变得迟缓而沉重。低温严寒如影随形,雪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和鞋袜,刺骨的寒冷侵袭全身。脚下是被厚厚积雪覆盖的陡坡,稍有不慎,便可能滑倒受伤,陷入危险境地。而这些艰难险阻并未使他们却步,因为他们深信,困难不过是暂时的。

  入场一周后,他们迅速投身地质调绘和物探工作,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隐藏地质信息的角落。紧接着,野外钻探工作全面展开。

  项目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项目经理彭浩统筹全局,把控项目的整体方向与进度,项目技术负责人张斌为项目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项目成员贾林波则奋战在一线。大家不畏严寒,日夜坚守。即使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们依然顶风冒雪,穿梭于茫茫雪海,执着探寻大雪覆盖的地质秘密。

  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大自然凭借其雄浑伟力,勾勒出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地质工程师怀揣顽强毅力,深入探寻这美景背后的地质奥秘,为后续项目建设筑牢坚实根基。

  雪海归来,留下一路坚实的足迹,那是大自然授予这群重庆地矿人最好的勋章。

【纠错】 【责任编辑: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