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3月17日电(刘磊)原木奶油风格的温馨装修,空调、洗衣机等生活必需电器完备……这段时间,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街道金银湾184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还在加紧施工建设,但不少房源已被提前预订,将成为都市年轻人奋斗的起点。
重庆是全国首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试点城市,也是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
近年来,渝中区先行先试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新模式,以盘活存量为主、改建和新建为辅,积极引导社会多方参与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通过发挥好“政府+市场”作用,以“征、租、购”三种模式打造精品示范项目,增强造血功能,让新市民、青年人留得下、住得安、成得业。
渝中区金银湾184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内部效果图。新华网发
创新机制
老旧小区改造有了“新血液”
金银湾社区户型主要为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紧邻龙湖重庆时代天街商圈,周边教育、医疗、公交轨道出行配套齐全,写字楼密集,是就业者理想的租住地。
但实际情况是黄金地段一度难现黄金价值,原因就在于“老”。据悉,金银湾184号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由3个连体单元楼组成,该建筑建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老化。
“在出租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让人操心的事,比如房屋排水管网比较陈旧容易漏水,又或是低层管道堵塞后容易造成楼上反灌水等。”金银湾184号2单元业主李泉良坦言。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区有2/3的住房都是用于出租,尽管租金比周边市场价便宜几百元不等,出租成交率还是很低。
金银湾社区的境遇并非个例。“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核心城区,因其交通便利、配套完善造就了7.6万套的住房租赁市场,但现状租赁住房中老旧小区占比大,房屋质量及设施配套品质较低,租赁住房高品质需求与现况不符的矛盾日益凸显。”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解决这一矛盾,当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引入市场主体以租赁老百姓自有住房的方式,集中打造长租公寓精品示范项目。
2024年初,渝中区住建委、区城市更新公司、石油路街道携手,通过开院坝会的方式,向金银湾184号原住居民讲解收房政策,“以租代征”近30套房源,随后进行整体环境改善、旧房屋翻修、电梯增设运行、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投用后交由专业的运营公司统一管理。
业内人士介绍,在租赁置换改造这一新模式中,实施方与原房主和租赁者分别签署合同,实施方从中赚取微利保证项目可持续,既减轻了财政负担,也提升了小区整体环境,还增加了租赁住房供给,最终实现多方获利。
截至目前,该项目正在对已收储的房屋进行装修,预计今年5月推向市场,后续还将加大力度推动房屋收储。
建融家园中山四路长租公寓项目也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新华网发
提升服务品质
长租公寓也有家的感觉
在被誉为“重庆最美街道”的渝中区中山四路上,一栋由拱形门洞、精致宫灯、青砖红瓦组成的中山四路83号,与周围的桂园、周公馆、戴公馆等人文建筑融为一体,掩映在蓊郁的黄葛树间。如果不说,你很难将它与长租公寓联想在一起。
中山四路83号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物业管理、年久失修。
几年前,渝中区以区国资公司为平台,将楼栋部分房屋征收过来,并与中国建设银行下属企业合作,进行改造工作,将其整体包装成长租公寓“建融家园中山四路项目”。
同时,楼栋内加装了集人脸识别门禁、智能门锁于一体的智能监控系统;启用了智慧家居服务,引入物业公司24小时管家与维修服务,为租客提供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
尽管项目按照高品质住房精心打造,但由于定位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因此租金定价低于周边同品质小区房源,且租赁关系稳定,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租住,基本上长期处于满租状态。
为更贴合年轻人的需求,一些“里子”层面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依托建融家园中山四路项目打造,当地还进一步盘活了周边商业,引入新业态、新场景,激发出老街区的新活力。”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供给,既要增加量的供给,更要注重质的提升,以满足群众的更高期待。
如今,项目临街底商全面升级,一间间咖啡馆、鲜花坊、轻食餐吧沿街而立,为老楼增添了新的潮流元素,也为居住在人才公寓里的青年人才提供了多样化配套服务。
公寓最早的一批租户山东人唐先生说,作为来重庆打拼的“新市民”,这里给了他“家”的感觉,让他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中去。
陆海国际人才公寓位于渝中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由万科泊寓负责运营。新华网发
陆海国际人才公寓内部环境。新华网发
政策支撑
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位于渝中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的陆海国际人才公寓,聚集了不少在周边上班的白领。
“现代化时尚装修、高科技元素配置、多功能休闲娱乐区、24小时全方位服务……这里与企业天地等高端写字楼为邻,临近轨道交通9号线化龙桥地铁站,兼具‘环境宜居、交通便捷、功能配套、美观实用’的优势。”国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荣强介绍,该项目也是渝中引导商品公寓向保障性租赁住房转换的一次实践。
原来,该项目原定位为以销售为主的小户型商务公寓,因市场环境变化陷入停与建的两难局面。
为解决这一难题、盘活相关资产,在经专业机构评估、渝中区住建委政策引导、国资平台介入后,渝中精准聚焦创新创业青年人群的高品质居住及社交需求,通过金融、财税、水电气标准等综合优惠政策,引导该项目转型为渝中区首例新建人才公寓类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公寓还设有运动休闲、图书阅览、饮品小店等多个功能区域,在这里生活很舒心。”入住青年小张表示。
如今,陆海国际人才公寓入住率接近100%,已成为区域内优质企业落户、人才落地的配套保障之一。
安居才能乐业。渝中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渝中区着力满足人才居住、社交、个性化需求,让人才在渝中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