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康复之路上,家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一些家属在护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经意间的行为可能会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重庆三一八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顾庆乐提醒,了解并避开这些护理禁忌,是帮助患者走向康复的关键一步。
忌过度保护
有些家属心疼患者,对其生活大包大揽,什么事情都不让患者做。但这样过度的保护会让患者逐渐失去自理能力和面对生活的信心。例如,有的患者只是患有轻度抑郁症,家属却不让其工作、社交,甚至连简单的家务都不让参与。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能力,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做饭、购物等,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忌言语刺激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往往内心敏感脆弱,家属的言语对他们的影响极大。千万不能说诸如 “你怎么这么没用”“又犯病了,真麻烦” 这类刺激性的话语。这些话会严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可能导致病情恶化。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听到这类言语后,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幻觉、妄想症状,情绪也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家属应该给予患者理解、支持和鼓励,多使用温和、积极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忌忽视治疗依从性
部分家属觉得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就自行给患者减药、停药,或者不按时督促患者服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意中断治疗极易导致病情复发。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例,擅自停药后,很可能再次陷入躁狂或抑郁状态,且复发后的治疗难度会增加。家属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带患者去医院复查。
忌缺乏耐心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病情可能会出现波动,症状也不会立刻消失,这时候家属很容易失去耐心。比如焦虑症患者总是反复诉说自己的焦虑情绪,家属如果表现出不耐烦,会让患者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家属要明白,康复需要时间,要始终保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陪伴和安慰。
忌隐瞒病情
有些家属担心别人对患者有偏见,就向患者隐瞒病情,或者在患者面前刻意回避相关话题。但这样做会让患者对自己的状况感到迷茫和恐惧。其实,在合适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比如,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让患者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