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相知多少】大寒节气如何养生?-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5 01/20 12:39:23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健康真相知多少】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字体:

  1月20日是大寒节气,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大寒时节,人体阳气更容易受损。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邀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王维教授为您讲述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王维表示,这个时候的养生更需要顺应“冬藏”的特性,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滋养阳气;同时要注意保暖;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吃羊肉、牛肉、鸡肉等温热食物,有助于驱寒保暖,增强身体抵抗力。

  起居有常,防寒保暖

  早睡晚起:大寒时节应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以保养肾气,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阳气的潜藏。

  保暖防寒:特别注意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出门时佩戴帽子、围巾,睡前用热水泡脚,以驱寒保暖。

  饮食调养,温补为主

  温热滋补:《黄帝内经》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大寒时节,饮食以温热为主,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等红肉,以及桂圆、红枣等干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气血和阳气。

  例如山药可以做山药粥或者山药炒木耳,也可以配合温热滋补的羊肉炖汤,起到温补脾肾的作用。另外,可以食用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配上核桃仁、芡实、花生等食物起到益肾填精、健脾开胃的作用。同时,对于脾肾虚寒的人群,可以在做菜时适当加一些桂皮、茴香、花椒这样常见的调味料,起到温中散寒、补益脾肾的作用。

  适当滋阴润燥:需要注意的是,温补的同时也要适当滋阴润燥,避免过于燥热的食物损伤身体。可以适当食用一些酸性食物,如醋、山楂等,还应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等,以补充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运动,促进气血

  适度锻炼:《黄帝内经》强调,“动则不衰”。大寒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适量运动仍是必要的,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以免阳气外泄。

  运动时间:尽量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进行运动,避免清晨的低温。

  情志调节,保持愉悦

  保持心情舒畅:《黄帝内经》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大寒时节,天气寒冷且光照不足,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听音乐、看书、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临近新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阳气升发,为身体健康注入活力。

  其他养生技巧

  按摩保健:按摩一些养生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如按摩风池穴和风府穴,有助于预防头痛、伤风感冒等症状,按摩百会,有助于提升阳气,提神醒脑,按摩足三里穴,有助于健运脾胃,增强体质等。晚上泡脚也可以舒缓疲劳,祛除体内寒气,泡脚后按摩双脚和腰部,有助于暖肾阳,促进气血流通。

  王维,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学科负责人,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国家青年岐黄学者等,曾获国家卫生健康委优秀巡讲专家,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重庆十佳科技青年等称号。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医药辅助术后、放化疗后肿瘤患者康复调理及预防肿瘤转移复发,中医药治疗放化疗后白细胞降低、免疫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等。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