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下,彭水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弱”到“强”的“三个转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辖区群众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帮扶过程中,聊城市人民医院按三级医院学科设置,为彭水县人民医院筹建康复医学科、临床营养科和肿瘤放疗科,扩大医院专业服务范围;通过“师带徒”方式培养了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针对神经血管、重症医学、康复医学等紧缺专业派驻帮扶专家15名;先后选派57名医务人员赴聊城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通过投入鲁渝协作省级援助资金,为医院购置了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镜、椎间孔镜系统、TCD超声微探头系统、消化内镜治疗系统等专业医疗设备。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达288个,符合率90.3%。”彭水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书广介绍。
不断拓展学科建设广度,实现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转变,就需要加强学科联合协作。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彭水县人民医院建立多学科诊疗平台,组织多学科诊疗(MDT)100余次,共同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整合各科室资源,提高诊疗质量。同时,拓展细化临床亚专业,将普通外科细分为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等亚专科;心血管内科细分冠心病、心律失常等亚专业,目前,可诊疗病种数量增至2756个。
“我们围绕打造重点学科集群,已建成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级特色专科2个,县级重点专科24个,县级质控中心16个;在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在建市级区域医学重点学科1个。”张书广介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等30余项新技术的掌握让彭水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厚度实现了由“弱”到“强”。急危重症诊疗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胸痛中心实施急诊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最短D2W时间22分钟;创伤中心每年危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6%;卒中中心时间窗内的脑梗死静脉溶栓率提升至81.82%;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近2年无死亡病例;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死亡率降至1.49‰。通过积极推进科研创新,近三年,科研立项10项;论文发表136篇,核心期刊6篇,SCI论文2篇;参与专著发表9项;申请实用型专利9项。
“今后,‘组团式’帮扶团队将继续依托山东省级援助资金和聊城市人民医院优质资源,帮助彭水县人民医院不断深化学科建设,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张书广表示。(苟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