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月6日电(李海岚)近期,重庆市多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充分聚焦群众关切和市场需求,细化提出20项工作举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介绍,2023年,重庆市65岁以上人口超过600万,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高居首位。近五年,重庆市老年人口规模年均增长23万,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伴随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健康管理水平的提升、消费理念的更新,老年群体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人群,庞大的消费人口基数也为银发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重庆市持续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渝悦养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连续举办十八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多家本地企业及产品入选全国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为银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表示。
据介绍,《实施方案》围绕“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等关键着力点,提出实施服务兜底工程、实施供给扩容工程、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应用等要素保障多方面举措。
“我们将会同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围绕“育产业”抓好3方面工作,把银发经济培养成为面向‘夕阳市场’的‘朝阳产业’。”李坚平介绍。一是强化老年用品开发创新,针对老年人衣、食、住、行、医等不同的场景需求,鼓励和引导生产企业开发更多个性化、品质化的老年用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需求,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探索联合开展智能化、适老化产品试点,指导行业协会发布产品名录,引导加大本地化产品采购力度。
二是壮大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既要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积极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也要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的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行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支持传统银发企业转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是打造银发经济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重庆产业基础雄厚、老年消费潜力巨大的优势,促进养老、健康、家政、体育、文化、旅游、物业等服务业以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创新融合发展。比如,鼓励发展银发健康管理产业,开发健康信息档案、健康体检、健康干预、慢病管理、健康咨询等服务产品;鼓励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康复器具、中医药、生态康养等细分领域特色银发经济产业园,结合园区发展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战新产业的发展,协同推动银发经济特色产业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