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教学与党建真正深度融合,红色党建能够绘出怎样的教育蓝图?会迸发出怎样的育人能量?在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这个问题有了具象的答案——党员教师“冲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家校社协同育人形成闭环协同聚力,特色课程让学生成长绽放光芒……党组织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加油站”、家校社的“连心桥”,教育高质量发展便有了最坚实的底座。

重庆市大足区西禅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苏德超介绍,在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时,西禅小学在党建统领下凝心聚力,趟出一条“党建强基、协同聚力、特色突围”的实践路径,以红色党建为笔,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先锋力量破解育人难题,解码教育高质量发展“方程式”。

如何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治理效能,绘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呢?西禅小学从重视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破题”。

西禅小学织牢织密“制度网”,积极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清单化管理厘清治校脉络;建立班子成员沟通协调运行机制,规范“三重一大”决策内容、程序和要求,建立“支委会做决策—校级行政做落实”的规范议事流程,在切实提高党支部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能力的同时,又携手行政班子释放协同效能。

除了在制度设计、决策机制、执行体系上下功夫,西禅小学还加强党员管理,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从严治党工作会、党风廉政工作会等。“我2022年来到西禅小学,这三年里我们发展了3名党员。”苏德超表示,学校积极实施“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激活人才“蓄水池”,双向促进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协同发展。

在墙上挂满了奖牌的西禅小学西韵楼大厅中间,赫然可见一块刻着“勇争第一”四个字的牌匾,苏德超笑着介绍:“这是我们学校老师自发提炼的西禅精神。”这样奋发向上的内生力量从何而来?苏德超回答:“健全教师减负长效机制、持续有效为教师减负,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全心投入,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学校为教师‘减负’,教师让教育教学工作‘增值’。”

这样“减负”又“增值”的动态平衡,西禅小学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党组织牵头制度革新,破除形式主义。”苏德超介绍,学校牵头对全校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排查加重教师负担的机械化管理条例,发现部分传统制度存在“重痕迹、轻实效”问题,便对这些制度进行调整优化。

以教师教案检查为例,学校原有制度强制要求每位教师打印装订纸质教案,用以学校检查。“这种检查方式既耗费教师时间,又造成资源浪费,是一种形式主义。”发现此问题后,在党组织统筹下学校展开研讨,推出改革方案,提出:教案呈现形式多样化、备课过程协作化、检查评价实效化。

如今,学校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分组、分学科进行备课,通过集体智慧提升备课质量。学校允许教师采用电子教案、书面教案、教材批注等多种教案呈现形式。同时,检查标准改革也是制度创新的关键点。学校将传统“查教案厚度”转变为“查教学反思质量”,要求教师通过课堂实践记录教后反思。“我们不再要求格式、字数,无论是教材空白处的批注,还是电子文档的修订记录,只要呈现真实的思考、改进过程,都视为有效的反思。”苏德超说。

西禅小学还引入“无纸化办公系统”,用数智力量赋能教育教学。依托无纸化办公系统,教师可以将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常规工作全面电子化记录,通过系统实时上传,学校行政检查也可通过系统完成电子转批、分层审核,避免了“纸质台账反复填、来回搬”的情况。

除此之外,西禅小学对于教师的关心关怀还在日常细微之处体现。为每位教师购置可午休的办公椅、特殊情况实行动态考勤……“党组织关怀教师,教师关怀学生”的良性循环下,造就出这样一支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区级骨干班主任3名,区级骨干教师16名,“四有”好老师18名。

学生成长路上,家、校、社三方的力量都不可缺少。谈及如何破除壁垒,共凝发展向心力,苏德超用四个生动鲜活的“横截面”解码家校社共育的“西禅智慧”。

——只要当日无外出,每天早晨和下午,苏德超便会准时出现在校门口,与保安共同站好“护学岗”。“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安全,家长来接孩子时,也可以更加直接地向我反馈问题。”苏德超表示,这种“零距离接触”让家校联系更加紧密,更带动全体教职工形成主动服务意识。

——2024年开始,西禅小学联动当地社区干部共同进行宣传。社区干部若发现家长相关诉求,将第一时间与学校核实情况,共同判断是沟通不畅还是客观存在问题。通过区分问题性质针对性解决,学校2024年实现信访件清零。这种社区与学校的联动模式,让家校误解消弭在萌芽阶段。

——西禅小学将“家长会”升级为立体化的共育平台,形成“线上直播+线下分年级培训+全校大会”的三维模式。“本学期我们就召开了全校大会,2000余名家长在大操场与我面对面沟通。”苏德超介绍,学校也会邀请家庭教育相关专家来为家长做指导;分年级、分班的家长会中,教师会主动与家长探讨作业量、手机管理、食堂管理、学生心理状态等问题。

——西禅小学成立“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推选7名“膳食监督员”并赋予其“特权”:凭专属证件可随时突击检查食堂。同时,学校在“阳光餐饮”APP上开放部分监控权限给家长,让家长可以从食材溯源、加工流程到餐品留样全程监督。

从四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可以看到:西禅小学家校共育的“触角”延伸至方方面面,真正做到让家庭关切有回应、学校管理有支撑、社会力量有关联。

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工作坊二等奖;2022年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校园创新案例;重庆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工作坊展示一等奖;重庆市2020年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小学组集体跳长绳一等奖;2021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跳绳比赛混合8人集体自编表演赛一等奖;重庆市2022年中小学生跳绳比赛一分钟集体跳长绳一等奖;大足区第三届师生艺术节校园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甲组冠军;大足区2022学生篮球运动会(小学男子组)一等奖;大足区2023学生篮球运动会(小学男子组)一等奖;大足区第三届、第四届师生艺术体育节合唱比赛一等奖,大足区学生跳绳比赛连续六年团体冠军;大足区首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比赛小学组三等奖……

类型多样、涵盖面广的各类奖项,彰显着西禅小学在党建统领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心与理念。

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西禅小学结合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了棕编、花样跳绳、石刻小导游、阅读、足球、陶笛等特色课程,并把巧手棕编、花样跳绳、石刻小导游纳入艺术课程在全校推广。 “棕编引入校园后,深受师生喜爱。”苏德超介绍,党员骨干教师康中秀从零起步,学习棕编技艺,从仿制传统棕编作品,到可以自主创作各种各样的棕编作品。在康中秀的带领下,学校更多师生加入此项充满创造力的活动,活灵活现的虾、乖巧温顺的兔、可爱精致的羊……师生们用手中的棕榈叶编织出栩栩如生的世界。

除了棕编特色课程,学校还重视“活力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绿色校园”四园建设。以社团活动为载体,花样跳绳、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美术、合唱、小主持、棋类等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每层楼都开设“阅读坊”,每个班布置“书吧”,通过“漂书”“读书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低碳行动我参与”“我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让绿色环保教育寓教于行。

西禅小学以红色党建为笔,解码教育高质量发展“方程式”,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少儿美术教育示范单位、重庆市绿色校园、重庆市书香校园、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先进学校、重庆市第四批体育特色学校、重庆市自然教育示范学校、重庆市重点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学校、重庆市第三批智慧校园、大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大足区五好关工委、大足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市级、区级荣誉。

苏德超表示,新起点,新征程,西禅小学将砥砺奋进,以把学校建成“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为目标,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产生感受得到的战斗力、内生力、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绘出教育新蓝图。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