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人的发展。如何激发干部和教师活力、学生成长的潜力?如何让干部队伍、教师团队、全体学生梯队联动共同奋进,聚力成为“一股绳”?在“凝心”强队伍的过程中,双桥中学始终发挥党建领航的作用,在“诚毅”党建品牌下统筹布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学校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总支管理架构,配齐配强处室干部,形成高效协同机制。”郑圣勇介绍,学校制度建设“不留白”,建立多元样态、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干部、教师、学生的培养,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聚焦支部建设,双桥中学通过“第一议题”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服务意识;面对作为学校发展“第一引擎”的教师群体,双桥中学将支部建在年级,与“好教师”培养工程相结合,严格执行“双培养”制度,培养出一支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优良作风的干部教师队伍;针对学生发展,学校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秉承“铸诚毅人格 育幸福少年”,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活动,以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并依托团校、学生集会,结合纪念日和中华传统节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守好红色根脉。
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和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双桥中学“凝心”强队伍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郑圣勇表示,近年来,双桥中学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引导师生以满腔热情投身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志愿之名、赴公益之约,投身于校内外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以实际行动书写动人的故事,用责任担当诠释青春力量。其中,学校“微光”志愿服务队获评“大足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双桥中学在“诚毅”党建品牌下,以“党建+教育科研”强师资,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教学相长,科研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添动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重心,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着力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抓好教研组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外派教师参加国家、市、区级培训,邀请专家、名师到校做讲座、上示范课;通过组织观摩课、搭建汇报课平台等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通过星级骨干教师评选,为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此外,为了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热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逐步成长为具备深厚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思考型、研究型教师,双桥中学构建教研融合模式,深化教育改革,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实验、联盟教研等方式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创新研发方面,学校建立了双桥中学“幸福课程”体系,做到国家课程不走样,地方课程有实施,校本课程有研究。目前,教师团队研发出的校本课程有《小初衔接语文课程》《重庆市双桥中学初高中英语过渡教材》《区域地理整合教程》《梅丝拳》《重汽文化 千秋红岩》等。
“学校还鼓励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名师‘1+n’战略,以名师带动名师。”郑圣勇表示,学校现有区级刘华山党员名师工作室、毛廷新党员名师工作室,校级蒋理进党员名师工作室。全国优秀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名师、学科带头人14人。
双桥中学以党建为魂,以诚信教育为翼,在“党建+”模式下,以五育融合为着力点,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双桥学子努力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德育”铸诚毅人格,育幸福少年。双桥中学践行“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养成教育为基础,贯穿情感教育、信心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体验德育模式。以德育能力提升为关键点,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文明校园建设为抓手,优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以全人健康为核心点,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协同育人为支撑点,增强家庭教育催化剂。
“党建+智育”培创新思维,启智慧少年。在“诚毅”党建统领下,全力提升教学质量,培育有创新能力的智慧学子。学校建立校级领导带队值班组、督导室、教务处、年级组等开展教学常规巡查,构建了完善的教学常规制度体系;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推进“互动式卓越课堂”建设;紧跟时代脉搏,通过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生生课堂,育才云校、西附U云校双师课堂,不断拓展教学资源。
“党建+体育”强体育锻炼,塑健康少年。学校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办学,坚持体育工作“课堂教学打基础、课外活动显个性、专项训练促发展、传统活动展风采”的思路,组建了足球、篮球、田径、武术及健美操等多支专项训练队,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每年开展班级足球、篮球联赛、体育艺术节等活动。近年来,学校在市、区各级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高中男子足球队蝉联七届大足区足球比赛冠军,2024年夺得高中足球男子甲、乙组双料冠军。
“党建+美育”育审美情趣,绘多彩少年。双桥中学以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课程为主体,开齐开足相关艺术课程,让学生至少掌握1项艺术特长,以学生社团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平台,组织校园艺术节、美术作品展、元旦晚会等活动,以美启智,以美育人,不断探索创新艺术教育工作路径。学校“桥之韵”合唱团多次获大足区合唱比赛第一名,2021年、2023年获重庆市中小学艺术活动月班级合唱比赛一等奖。
“党建+劳动教育”重劳动实践,育担当少年。学校将劳动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推动劳育教育课程实施,依托近60余亩的劳动基地,让学生明作物、晓过程、知艰辛,同时倡导学生进行家务劳动,并由家长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劳动中至少学会1项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