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双路小学紧紧围绕“敦行”党建“一个中心”凝魂聚力,将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探索形成“134”党建模式——聚焦“敦行”党建这“一个中心”,从师生“三风建设”、课堂精细化管理、多元化评价三个维度为教育质量赋能,从护好旗台、站好讲台、用好平台、搭好舞台四个方面推动教育教学特色发展,确保把党的全面领导有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在“敦行”党建引领下,双路小学深谙:学校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龙均山指出,队伍建设是关键。
双路小学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能。具体而言,通过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游红色基地等,将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理念深深扎根于全体教师心中,凝聚奋进力量。此外,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并通过常态化学习不断提升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党员教师们也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投身教学改革,关爱学生成长,以实际行动让“敦行”党建在校园落地生根。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如何让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双路小学始终坚持以‘敦行’党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在文化建设、课堂管理和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持续深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龙均山说。
双路小学着力打造“敦行”文化,系统化建设“三风”——以文化引领,绘特色校风;以专业引领,显严谨教风;以行为引领,创优良学风。具体而言,学校设计校徽,撰写校歌,修筑敦行斋文化墙、师生吟诵传唱经典、特色课程培根铸魂……多措并举构建起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名师工作室、市区级骨干、青蓝结对等导师团队引领老师的专业成长,形成青年教师高起点、中年教师再发展、老年教师新贡献的格局;制定校园文明行为准则,学生自主认领“责任岗”,通过特色课程、主题教育、项目式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敦行”先锋少年。
文化建设之下,双路小学以“精细化课堂管理”为主要抓手,守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教育质量。
课前,自查、年级查、教研组查、学校查“四级督查”备课制度让每位教师备课充分有效。课中,学生自主思考、提出疑问,教师适时引导的课堂教学画面在双路小学常常出现,这是双路小学探索的“智慧赋能 寻需见进”课堂教学模式。念好“寻”“需”“见”“进”四字诀,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交流讨论、充分思考,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课后,学校建立起多元化评价体系,拿好“指挥棒”,立好“风向标”。对于教师,学校用个体评价考核表、专业分享、师生和家长反馈、个性特长发展作为评价指标,建立“3+1+x”教师评价体系,多元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对于学生,双路小学采用 “三维度评价”,即“全面+健康”“努力+优秀”“视野+特色”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还实行双导责任制,教师在课后为学生‘导心理、导学习’,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办有温度的教育。”龙均山介绍,在“三个维度”赋能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加速提质”,近几年连续荣获大足区质量考核一等奖,教师参加市、区级比赛有300余人次获奖,每学年学生参加市、区级各项比赛400余人次获奖。
奋勇前行的道路上,双路小学始终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的本质在育人”。“敦行”党建下,学校以红色教育为底色,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五育并举为路径,以文化传承为特色,提出“四台联动”——“护好旗台”“站好讲台”“用好平台”“搭好舞台”,走出一条具有双路小学特色的育人之路。
护好旗台,学校以红色旗台为阵地,党员教师在每周升旗仪式上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国教育融入学校大思政课程中。站好讲台,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带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扎实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用好平台,双路小学为教师、学生搭建起向上的平台,青年教师在“敦行”青年课堂拔节向上,学校干部、骨干教师在“敦行”讲台示范引领,学生在“敦行”田园里实践劳作……搭好舞台,学校将大足石刻文化和学校“敦行”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带着经典游大足”行走的思政课堂,构建出思政课程实践活动“三步曲”模式。
“我们推动‘党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行—传’思政教育模式中了解家乡文化,传承家乡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谈起学校的大思政建设,龙均山如数家珍,他介绍,“带着经典游大足”行走的思政课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依托龙水湖、太空荷花植物园、大足石刻等资源,以“自然之旅、场馆之行、石窟之路”为主题,按照低、中、高段的方式展开实践活动。按照学、行、传“三步曲”模式,学校还结合实践活动打造出《古诗变画》美育课程、《四川盘子—观音娃娃》艺术课程等,真正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Copyright © 2000-2015 CQ.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重庆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