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创设“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具体怎样开展工作?
- 段陈缅
平安的关键在基层,基层的重心在网格
我们创设“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推动“三官一律”,也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政法平安力量,常态化下沉社区网格送平安、送法律、送服务,主要是基于关口前移、防范风险的需要,重心下沉、化解矛盾的需要,以及回应关注、服务群众的需要。通过明确下沉主体,配强下沉力量,打造接待场景,厘清服务清单,推动问题事项全流程闭环办理,解决好“谁下沉”“怎么下沉”“下沉干什么”“下沉后怎么办”的问题。
- 主持人
政法战线如何立足各自职能和优势打好“组合拳”?
- 李彩霞
深化“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
我们以开展网格接待日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法官主动到社区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努力促成纠纷基层化解。具体做法上,一是做实多元解纷,前端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延伸司法职能,服务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强化科技赋能,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 彭静
根据社区需求制定“点对点”个性化对接服务方案
我们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干警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领域的专业优势,根据社区需求制定“点对点”个性化对接服务方案。比如,将网格接待与检察专项工作结合起来,把“莎姐守未”“民生司法保障”等工作延伸至街道社区,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检察服务。
- 刘欣
变“下社区”为“在社区”,做深做实社区警务
我们将网格接待日工作与公安“警种主战、派出所主防”改革有机结合,做深做实社区警务。在11个街道、79个社区精细划分247个警务区,严格落实社区民警责任制,变“下社区”为“在社区”。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全覆盖兼任街道和社区班子成员,通过社区联巡、矛盾联调、信息联采,共筑平安家园。
- 陈晓红
建立“顾问坐诊+调解跟进”服务模式
我们依托网格接待日,做实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联动大调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我们建立公益律师库,吸引了包括律所主任、律协委员在内的200余名律师加入。统筹社区法律顾问和专职调解员,建立“顾问坐诊+调解跟进”服务模式,实现法律服务精准供给。
- 傅嘉仕
主动跟进,突出“策划”“组织”和“实效”
活动前,组织各社区主动对接“三官一律”,提前沟通细节。活动中,街道领导、岗位力量全部下沉社区全过程参与活动。活动后,适时拓展组织形式,邀请“三官一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商铺、进楼栋、进学校,主动将法律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
- 主持人
“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创设整整一年了,能否借此机会“交个卷”,谈谈经验与收获?
- 段陈缅
群众安全感达98.7%,平安建设交出高分答卷
“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创设以来,全区政法平安力量共下沉6000余人次、集中接待群众2.73万余人次,办理问题2987件、办结率99.06%。最明显的成效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助推法治建设氛围更加浓厚。通过“三官一律”进社区入网格,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基层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更加浓厚。2024年,全区共排查矛盾纠纷7.2万余件,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9.78%。二是助推平安建设成效更加明显。平安建设交出高分答卷,群众安全感达98.7%、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三是政法队伍满意度、司法公信力持续提升,达98.03分、创历史新高。
- 李彩霞
开展法律咨询900余次、就地化解纠纷500余件
一年以来,我们现场为群众开展法律咨询900余次、就地化解纠纷500余件。我们与渝中区17家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诉前化解纠纷3659件;运用“经纬云端小马”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服务3万余次;依托“云上共享法庭”远程庭审、调解、普法1291次,纠纷解决“不费时、不麻烦、少花钱”,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与幸福感。
- 彭静
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排查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实际困难862项
一年来,我们依托“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排查矛盾纠纷、协调解决实际困难862项,20余条监督线索有效转化为案件办理。干警们普遍反映通过网格接待日这个平台,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不仅群众满意了,干警也历炼了群众工作能力。
- 刘欣
回应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朴素期待
通过“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我们更加及时、全面地掌握了解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实施精准防控、有效打击,很好地回应了居民群众对平安稳定的朴素期待。2024年,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1%、治安警情同比下降8.8%,入室盗窃同比下降64.34%,电信诈骗同比下降11.13%,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同比下降33.3%,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 陈晓红
全区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全面提升
通过参与“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79位社区法律顾问与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09个调解组织实现资源联动,全年共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00余场,化解矛盾纠纷7000余件,全面提升了全区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让全区公益法律服务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
- 傅嘉仕
群众参与是关键、力量统筹是重点、群众受益是根本
一年来,大坪街道共组织开展“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活动104次,接待群众2500余人次,收集化解各类问题297件。这当中,我们最主要的体会就是:群众参与是关键、力量统筹是重点、群众受益是根本。
- 主持人
随着“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常态化开展,对进一步做好辖区平安法治建设工作带来哪些启发?
- 李彩霞
进一步推动司法力量向前端延伸
通过“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法官参与基层治理更直接、更经常、更有效。下一步,我们要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司法力量向前端延伸,运用好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车载便民法庭、云上共享法庭等,打通满足群众法治需求“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纠纷解决“不费时、不麻烦、少花钱”。
- 彭静
把各项检察为民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里
无论是在网格接待中,还是在检察办案履职中,我们都将站在群众的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把各项检察为民实事做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里。
- 刘欣
紧扣“精细化治理、多元化共治”,实现服务迭代升级
下一步,希望网格接待日紧扣“精细化治理、多元化共治”,实现从“问题响应”向“主动服务”、从“单一处置”向“系统预防”的迭代升级,做实社会面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服务、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等工作,惠及更多群众。
- 陈晓红
形成具有渝中辨识度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我们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对法律服务的需求,着力在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上下功夫,致力于打造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以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重庆中央法务区)建设为核心引领,形成具有渝中辨识度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
- 傅嘉仕
基层做好矛盾纠纷治理工作,要有渠道、有平台、有队伍、有机制
随着网格接待日常态化开展,为我们基层做好矛盾纠纷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通过深化拓展,大坪街道探索提出了“136N”最小解纷单元工作体系,将矛盾纠纷调处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最微细胞。
- 主持人
下一步开展“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的思路是什么?
- 段陈缅
将法治服务的“经纬线”绣到平安法治建设的最小“单元格”
“平安渝中”网格接待日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举措,是夯实平安法治根基的综合性实战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资源下沉、服务清单、接待场景的迭代升级,以网格“穿针”,将法治服务的“经纬线”绣到平安法治建设的最小“单元格”,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渝中样本”贡献政法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