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礼嘉中学党委深刻认识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今年2月15日,礼嘉中学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召开。会议提出,2025年,学校将聚焦聚力打造具有教育特色的“三美育新”党建品牌,即以“美丽思想铸魂、美丽行动塑形、美丽人生赋能”为核心,通过思想引领、行动实践、价值实现三个维度,推动党员教师在政治素养、师德师风、职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党建育人新格局。
“只有充分发挥思想建设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作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思想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学校党委将党建工作摆在首位,通过“学、警、正”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两手抓、两促进,让“美丽思想”深入人心,筑牢信仰之基。
以“学”为本,夯实理论基石。学校党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专题读书班、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带动全体党员教师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各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党员教师通过个人自学、交流研讨等方式深化理解。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带头撰写心得体会、讲专题党课,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以“警”为钟,强化纪律意识。学校不断创新警示教育形式,组织观看两江新区警示教育片《警“小”慎“微”》,召开“以案四说”专题警示教育会,党委委员带头分别从“以案说纪、以案说责、以案说法、以案说德”四个维度作主题发言,引导党员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以“正”为务,树立清廉师风。学校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全体教师签订《意识形态承诺书》和《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各支部开展青年党员师德师风谈话活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学校党委还注重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身份意识。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前往冯玉祥旧居、杨闇公旧居、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
礼嘉中学党委书记曾万学表示:“这些活动不仅让党员教师赓续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还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提出,希望党员教师们以美丽思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明确岗位职责,提高政治站位,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实际行动。
作为两江新区第一所重庆市重点中学,礼嘉中学积极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模式,创新性提出“四个三”工程,即“三项治理、三个起来、三个第一、三大体系”,推动学校治理、教师发展、课堂提升、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用“美丽行动”塑造学校发展新颜。
构建“三项治理”体系,激活发展动能。良好的治理体系是学校运行的基石。在党委书记曾万学的带领下,礼嘉中学力求树立新思维、新理念,推动治理、治师、治课“三治”工作落地见效。
在治理体系创新方面,学校党委以“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构建起“校级领导联动—中干分管—年级五人小组直管”的治理模型,其中“年级五人小组”由支部书记、年级主任、年级副主任、青年委员和中层干部组成,实现党组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覆盖。通过“轮、充、调”方式启动优秀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激发治理活力。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重视提升师能治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全校全面实施“1+N教师读书计划”,倡导全员共读经典著作,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建立“协同式教研”机制,组织教师亲临名师课堂,形成“五步思维备课”范式,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礼嘉中学推进“课堂治理”改革,构建“生命力课堂”评价体系,制定“八例标准”评估课堂质量。实行“查课+备课”双轨制度,校督导室每日四巡查、随机抽查课堂,校领导推门听课、年级组和教学指导中心定期检查手写教案,以考核倒逼教师优化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从治理,到治师,再到治课,层层深入,全面铺开。曾万学指出,三项治理全面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水平运行,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创新求变,于变局中开新局。学校还通过“三个起来、三个第一、三大体系”创新行动共同发力。不管是鼓励学生参与实现“让校园环境美起来,让学习氛围紧起来,让学生身体动起来、思维活起来”的活力激发,还是通过创新德育与管理模式构建“德育为首、管理为基、关键学段为要”的质量攻坚体系;亦或是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培养、拔尖人才创新培养的三大体系。
这些创新举措,无一不助力学校快速发展形成“活力激发—质量攻坚—基础夯实”的教育生态闭环,全面提升育人效能与办学品质。
数据显示:近5年,礼嘉中学教师在优质课比赛中表现优异,32位教师获得区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6位教师获得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1位教师课例参加全国优质课展评(全国一等奖)。学生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超3000人次。2024年,礼嘉中学被授予“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称号。
改革、创新、突破、发展,从关键词里可以看见,礼嘉中学在新时代的浪潮下,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又互相促进,赋予师生更高质量的生长,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质增效。
教育是激励、唤醒、鼓舞和点燃。在礼嘉中学看来,好的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培养他们成为“适切未来的人”。
面向“培养适切未来的人”这一育人目标,礼嘉中学以“三美育新”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构建起“一核三美九翼”德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核”即聚焦学生全面个性发展;“三美”涵盖“美丽思想、美丽行动、美丽人生”三个维度;“九翼”则细化为形成以“思想水平、政治意识、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责任担当”“阳光心理、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九大实施策略。
具体实践中,学校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维度的全面发力,引导学生实现从“美丽思想”到“美丽行动”再到“美丽人生”的递进成长。
如在文化育人方面,打造“礼文化”校园,通过每周升旗仪式、大课间跑操、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文明素养;实践育人方面,成立校级志愿服务队,组织公共卫生治理、爱老敬老、环境保护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尊重学生,多元发展。学校注重个性化培养,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方案。针对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开设“礼美班”,配备专业教师团队,提供个性化指导。高2024级12班学生曾丽茜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胡婕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一大批学生从这里圆梦人生新赛道。
在礼嘉中学的校园里,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礼中面孔”。
他们中有以磐石之志镌刻育人深度,在晨昏线上躬身丈量教育经纬的“钢铁人”陈武;有怀揣学生赠送的“两支钢笔”,执笔书写师生“双向奔赴”育人故事的何江海;有坚持手写详案30余年,始终在教育之路保持激情的“年轻”教师刘琼;还有出生于礼嘉,扎根在礼嘉,用真心真情将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的童登萍老师……
这些优秀的党员教师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诠释着“三美育新”党建品牌的深刻内涵。他们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用自己的教育温度,温暖赋能着一代代年轻的教师和学生。
久而久之,在一群“礼中面孔”的文化熏陶下,更多的“礼中面孔”变得清晰,他们不止是最美教师,还有成长起来的最美学生。
学校通过开展“师恩迢迢,爱国荣校”国庆庆祝等活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组织重返革命旧址的研学旅行,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们在各类活动中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教育和文化洗礼,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的最美风采。
“礼中面孔”的涌现,正是学校党建引领下文化育人的生动体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礼嘉中学的优良传统,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更多师生在“三美育新”党建品牌的引领下,不断追求卓越,成就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