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正在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新华网发(南川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学生正在学习使用灭火器。新华网发(南川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学生们正在学习应急逃生要领。新华网发(南川区应急管理局供图)
新华网重庆12月31日电(葛琦)“小朋友要远离危险水域,不能私自下河戏水、游泳,如果在水里遇到身体下沉要放松全身,不能用力挣扎……”近日,九鼎山小学的学生们前往重庆市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围绕防火、防溺水、防震、防雷电、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互动式、体验式学习。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提高防灾避险和自救能力,近年来,南川区依托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成集知识科普、互动体验、研学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安全教育体验中心,辖区内中小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至少接受2次集中学习体验,旨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助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据了解,该基地紧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开发实施自然灾害防治、防溺水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应急科普等10余门体验活动课程,逐步形成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充分利用AR、VR等技术,让安全知识能够“润物无声”地扎根在学生们脑海中。为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该基地还开设了生存体验、科学实践、素质拓展等六大科目课程,组织每一批次学生轮流开展实践,通过多元化学习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小朋友们都玩过消消乐吧,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把对应的交通标识都消掉吧,哪个小朋友用时最短就获胜。”在交通安全体验区,老师正利用交通标识互动认知系统,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向学生们科普常见的交通标识。一谈到做游戏,小朋友们纷纷坐不住了,围在机器前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们致力于打破传统‘纸上谈兵’式的教育方法,通过视频观看、游戏互动、模拟体验三种不同方式,运用现场实景、光影渲染、屏幕显示以及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展示安全知识教育场景,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沉浸式拓展安全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智慧学习+应急科普’一体融合。”南川区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负责人谢刚说。
安全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为确保每名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到基地接受安全教育,南川区教委统一安排,每年对全区66所中小学五年级、七年级学生分批开展轮训。2018年9月运行以来,该基地累计轮训学生140余期,受训学生1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