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中医廖成荣:“你把患者放眼里,患者把你放心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2/30 15:40:34
来源:垫江县中医院

“90后”中医廖成荣:“你把患者放眼里,患者把你放心里”

字体:

  “茯苓18g、陈皮12g、干姜6g、桃仁12g……”上午9点,垫江县中医院肺病科主治中医师廖成荣刚查完房回到办公室,又赶忙伏在桌前给病人开药方。多年来,用过硬的医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让这位90后中医成就感满满。

廖成荣接诊患者。

  “从小在农村长大,经常看到周围的乡亲们生疮害病,但是又因为经济拮据不愿意去医院,于是就近取材采收几味中草药调理,居然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从此我便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谈起从医初心,廖成荣记忆犹新。

  2009年,廖成荣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医学专业,正式开启学医生涯。毕业之后,他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希望用所学医术为家乡患者服务。

  从医的岁月里,廖成荣始终秉承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俯身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中西结合治疗以及呼吸重症的综合治疗。此外,他十分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在治疗失眠方面,创制出“加味新加柴桂龙牡安神汤”“三合安眠汤”;在治疗虚损性肺疾病方面,通过遴选六君子汤、补肺汤、参蛤散、枳壳汤等多首经典方剂,创制新方“睿岐喘咳灵”。

  “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治病救人,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医学的魅力。”廖成荣说道,在医学的世界里,自己也找到了无限热爱。

  多年来,廖成荣都有一个习惯,时刻都会揣一个小本子在身上,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一些中医名家的经典思路或者经验组方,还有自己的点滴心悟。

  “干我们医生这一行,就是要不断地学习,要学以致用,即一方面要积极学习、更新中医药知识,一方面要反复实践加以验证。”廖成荣表示。

  学医之道,在明其源,正其流,辨其质,审其理,察其志。多年来,廖成荣通过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提出了“辨证首重四诊,守中参西”“治病首当调气理血”“用药首当平和中正”等理念,在处方用药思维上,提倡“主方-合方-单药-对药-角药”的模式,以此来提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渝北区的严女士长期咳嗽不止,今年8月,她来到廖成荣的诊室,经把脉问诊,选用科内制剂止咳宁嗽合剂加减调理。“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团队发现许多慢性咳嗽与‘风邪犯肺’有关,单纯的止咳效果并不好,如果调整思路从风论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廖成荣说。

  “你把患者放眼里,患者把你放心里!”这是廖成荣多年以来的深切感悟。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廖成荣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从业多年,他先后获评第二届、第五届中国医师节垫江县中医院“优秀医师”,2021年度、2022年度垫江县“最美医师”,“垫江好人”等称号。

开展日常查房。

  “医生是一个特殊职业,专业门槛高、责任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往往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而且需要长期坚持。”廖成荣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为更好传承中医药专家的经验智慧,上学期间,廖成荣师承杨鉴冰、马居里、田丙坤、高新彦等国医大家,尽得其传。工作之后,遴选进入杨廉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方邦江岐黄学者·长江学者垫江传承工作室,担任《杨廉方临证传薪录》《方邦江治疗脑病学术经验集》副主编。编著《十年扎实中医路-读书·跟师·做临床》一书,并协助整理出版专辑—《中医优势病种古籍文献挖掘丛书·头痛》,收集的完整中医诊疗案例高达数万份……这些经历,也让廖成荣深知作为一名医生修炼医德医术的重要性。

  “为医者,必须博极医源,穷经皓首,矢志不渝,自己或许不是最优秀的那个,但一定要做最努力的那个。”廖成荣表示,今后,他将持续练好“内功”,保持知识更新,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动态,不断开拓视野,充分发挥好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优势,深挖肺系疾病的中医药诊疗特色,努力做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苟依哲 白宣)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