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气。”这口气就归肺管,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通过不断吸清排浊,吐故纳新,来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近年来,垫江县中医院肺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业务上精益求精,医、教、研同步推进,一系列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提升了科室呼吸疾病防治能力,为广大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接诊患者。
特色诊疗服务广大患者
走进肺病科,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牌匾,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西部呼吸与危重症联盟理事单位、重庆市呼吸与危重症联盟成员单位等,其中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牌子,标志该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建设达到西医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水平。
说起科室的特色,最突出的莫过于“中医有魅力”。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在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同时,重点发挥中医药优势,并开展各类中医特色诊疗。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体质弱,免疫力低,而中医在体质调理上具有独到的作用。”垫江县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利介绍,科室为不同体质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中医诊疗方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感冒、咳嗽、哮病、肺胀、内科癌病等肺系疾病。同时,积极推广穴位注射、中药浴足、耳穴压豆、艾灸、火罐、穴位贴敷、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
科室现有重庆市基层名中医1名,垫江县名中医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高级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开放床位102张,呼吸重症监护病房14张,配有进口电子支气管镜、无创呼吸机、肺活检枪、耶格肺功能检测仪、睡眠多导检测仪、动脉血气分析仪等一大批现代医学诊疗设备。
开展电子支气管镜下治疗。
中西合参助慢阻肺患者畅快呼吸
慢阻肺是一种未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的慢性病。家住垫江县城区的朱大爷,反复咳嗽咳痰多年,前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在该科室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今年1月,患者因受凉后再次出现喘促加重,伴随咳嗽、咳痰、全身乏力等症状,于是又到垫江县中医院就诊。
“刚入院时,患者呼吸困难,无法自主活动,平卧困难,在通过鼻导管吸氧后,症状仍未减轻。”肺病科主治中医师刘桥龄介绍:“由于单纯吸氧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与家属沟通后,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改善了患者氧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同时结合中医四诊,辩证使用合适的中成药及中药汤剂口服治疗。”
此后,科室内多次组织讨论,针对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压疮风险、血栓形成风险、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状态、免疫支持等各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肺康复锻炼,同时多次与患者交流沟通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联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皮内针治疗、中药封包等中医外治手段,患者症状逐渐减轻,复查显示疾病向愈。
多年来,该科室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急性加重期科室利用现代医学诊治方案+辩证使用中药汤剂快速控制患者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在稳定期,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选择中药膏方、丸剂内服、穴位贴敷等方法调节脏腑功能,扶助正气,避免急性加重。2020年科室成员申报睿岐喘咳灵治疗稳定期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使患者获益更多。
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2010年4月建科以来,科室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医、教、研同步发展。历经十几年耕耘,业务上精益求精,先后获评2022-2023年度“一星级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青年文明号”、垫江县中医院2019-2021年度“先进科室”、“2022年度先进集体”、“2021-2022年度教学先进集体”、“2023年度突出贡献科室”等称号。
此外,作为全国中医规培教学基地和重庆中医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院校的临床实习教学基地,该科室每年培养规培生100余名,实习生80余名,拥有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
“科室会继续坚持‘中西并重’,突出中医特色,传承中医文化,拓展中医服务内涵。”胡利表示,在以后的发展中,西医将依托医联体单位,开展纤支镜下冷冻肺活检、氩气电刀治疗、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新技术,着力发展呼吸危重症救治,力争建立区域优势学科群。同时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形成3~5个中医优势病种和3个稳定研究方向,促进专业领域知名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构建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学科基地,积极创建重庆市中医重点学科。(苟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