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医院:培育“专精”团队,擦亮“四度护理”品牌-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2/30 17:22:09
来源:重庆市人民医院

重庆市人民医院:培育“专精”团队,擦亮“四度护理”品牌

字体: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护理服务需求,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切实推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

  面对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聚焦护理服务痛点,创新打造“四度护理”(服务有温度、职业有态度、专业有深度、质量有高度)特色文化品牌,以此培育一支高水平“专精”护理队伍,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

  深化品牌内涵,聚焦温度护理

  “我们致力于创建具有辨识度的护理品牌,凝聚团队智慧,全面提升护理团队的服务能力,依托‘四度护理’助推护理服务走向专业化、精细化、人性化道路,让来就诊的患者能够感受到医院护理服务带给他们的温暖。”谈及“四度护理”文化品牌创建的初衷,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红说道。

呼吸康复护理服务。

  如今,“温暖”“贴心”“人性化”已成为患者及家属评价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高频词。在医院工作多年的护理部主任官莉说道:“现在护士收到越来越多的锦旗、感谢信,这对我们护理人员来说是最大的鼓励。”

  “当患者面对陌生的环境、冰冷的器械、疾病的折磨时,护理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暖心之举,都将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护理,带给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官莉表示,“四度护理”品牌创建的初心源于让患者感受到温暖的护理服务和良好的就医体验。因此,护理部从患者需求出发,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改善护理服务细节,深化服务内涵。

  创新服务举措,锻造人性化护理

  重庆市人民医院在细节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举措,让护理更具人性化。

  “陈爷爷,这儿有卡片,您有什么需求,指给我看。”近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师曾枳苓拿着非语言沟通卡对患者说道。卡片内容包括憋气、有痰、咳嗽、想吐、疼痛、头昏、喝水等词汇。陈大爷用手指了指卡片,护士便立马明白了患者的需求。曾枳苓表示,气管切开、偏瘫、听力障碍这类特殊患者,由于暂时无法发声,不能清楚表达需求,而非语言沟通卡能达到有效解决患者需求的目的。这是医院护理人员从病人需求出发创新的金点子。

  据介绍,医院护理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金点子”活动。共收集到100余项“金点子”,包括病房上墙点餐二维码、以病房电视为媒介进行健康宣教、创建“患者心愿墙”等人性化服务的金点子。此外,护理部还通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我为护理献计献策”等系列活动,改进护理服务,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培育“专精”护士,助推护理迈向专业化

  医院注重护理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医院已开设9个专科护理门诊,涵盖伤口造口、心脏康复等多个领域,护士独立出诊成为常态。这是重庆市人民医院改善护理服务行动、推动服务迈向专业化的一个缩影。

心脏康复门诊。

  “护理工作远不止于打针、上药这些日常操作,我们致力于推动护理工作向更深层次的专业化领域迈进,通过强化学科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育高端人才,助推服务‘更精更专’。”李红表示。为此,医院高度重视护理人才的培育,致力于培养高层次护理人才,推出一系列针对护理人才的培育措施。如“361”人才项目、“5.12”人才工程、“海外培养百人计划”、“百名学科”人才培养计划等项目,这些项目为护理人才的成长铺设了坚实的基石。目前,医院已成功派遣19名护理管理骨干赴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访学及进修,同时培养了市级及以上专科护士438名,其中国家级专科护士24名,涉及59个专业领域。此外,医院还获批有耳鼻喉头颈外科、健康管理、消化免疫(IBD)3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市内外培养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专科护士,提高了护理服务供给。

  在科研创新方面,医院优化护理教育方法,加强课题申报、专利申请等科研培训。近4年,护理部开展国内创新技术4项,开展市内创新技术29项。

  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服务规范化

  近年来,重庆市人民医院建立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机制,运用科学方法不断改进临床护理实践;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推动护理服务规范化保障患者安全。

质量控制。

  据了解,重庆市人民医院作为重庆市护理学会9个护理主任委员单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多项奖项,积极地与其他医疗机构分享经验和知识,共同推动了护理服务的发展和提升。目前,护理团队编制各类护理职责及制度近200项,护理标准100余项,开展护理质量改进项目80余项,改善护理流程近100项。

护理培训。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走深走实,医院定期举办护理教学质控研讨会、护理教学查房、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等活动,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护理师资团队。目前,医院有69名护士获得重庆市规范化培训师资格,22名护士成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

  随着科研教学工作的深入推进,医院护理科研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护理团队获得各级科研项目35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20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三等奖1项,SCI收录、CSCD系列杂志论著37篇,发明、新型实用、外观设计专利45项,参与各级行业标准及诊疗规范、指南及著作制定30项。

  “护理是集人文关怀和专业技术为一体的职业,这要求护理人要用专业技能和热心奉献去点亮患者的生命之光。”李红表示,医院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通过夯基础、补短板、创特色、求实效,进一步提升护理温度,营造人文环境,回归护理本职,引领护理模式新发展,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翁小荔)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