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细分专业护成长,点亮全生命周期健康底色-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2/24 18:02:40
来源:江津区妇幼保健院

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细分专业护成长,点亮全生命周期健康底色

字体:

  “小眼睛,看向我,嘴巴张大,啊……”12月20日,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言语治疗室,治疗师正在为一名语言障碍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2019年,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整合资源,打造了集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儿保科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学科,肩负着指导全区儿保工作和开展院内儿保业务的双重任务。

  作为重庆市首批AAA级儿童保健标准化门诊,该科室着眼于儿童早期的智能、体能、心理、情感的全面健康发展,设有生长发育门诊、高危儿管理门诊、儿童营养门诊、儿童康复门诊、心理健康中心等多个专科诊室,能够为广大儿童及家长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

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外景。

  高危儿早期干预,促进健康发育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危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韩梅艳介绍。

  高危儿管理门诊旨在通过对高危儿进行系统的监测与早期筛查,利用大脑处于发育期具有可塑性及代偿能力强的特点,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减少高危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脑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豆豆(化名)是一名孕35周的早产儿,属于Ⅱ类高危儿。随诊时,医生经过相关神经发育评估,判断其存在大运动发育落后,随即为其制定了早期干预方案,纳入高危儿门诊专案并进行系统管理。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干预下,豆豆逐渐达到纠正胎龄后同龄儿的发育水平。

  作为“重庆市高危儿童管理示范单位”,该科室不断强化多学科合作,为辖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监测、咨询指导及早期干预等一站式服务,让每个高危儿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切实提高高危儿的生命质量。

儿保科医务人员为儿童做体格检查

  专注儿童康复,守护“别样花蕾”

  2022年,成成(化名)的父母发现1岁5个月的他与别的小孩子不太一样——身体左侧接近瘫痪状态、不能独自站立、手指不灵活、发音困难、难以与人主动交流。他们带着成成来到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被诊断为“小儿左侧偏瘫、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卵圆孔未闭、全面性发育迟缓”,需要经过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及治疗帮助其恢复正常。

  根据成成的能力和特点,儿童康复医师为他制定了集中医、康复、特教于一体的个性化干预训练方案。一年多来,成成的父母风雨无阻,每天都带着孩子来医院,坚持与儿保科的医护人员一起参与成成的康复训练。如今,3岁多的成成已经能够通过扶手独自上下楼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作为重庆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机构,该院儿保科开展了包括肢体、智力、孤独症三个项目类别的救助。

  关爱心理健康,筑造“心灵港湾”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做好精神心理疾病的早期干预,2023年底,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成立心理健康中心,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服务。

  正在上高中的小轩(化名)出现了头晕、耳鸣、恶心干呕、胃部泛酸、睡眠质量差等症状,并长时间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了自虐倾向。家属带小轩来到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心理健康中心治疗,心理评估提示小轩重度抑郁症、中度焦虑。在与小轩及其家属沟通后,医生为小轩量身定制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沙盘游戏治疗”的精准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小轩躯体症状消失,睡眠、食欲恢复正常,情绪调节能力提高。

  为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医院还积极推进“医校合作”,组织心理门诊医生定期到学校坐诊、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让优质专业的心理咨询力量下沉到“第一线”,共同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屏障。

医院与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建立合作。

  发挥医联体优势,护航妇幼生命健康

  江津区妇幼保健院积极发挥辖区妇幼健康医联体龙头作用,于2021年在全市推行基层妇儿保规范化门诊建设。

  辖区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指导任务则由该院儿保科承担。为此,科室选派指导团队,从建章立制、功能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技术培训等全方位对基层帮扶指导,定期开展同质化培训,提供同质化服务,让辖区儿童保健门诊实现技术、流程、制度和管理四统一。目前已建成区级AA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12家,市级A级儿童保健标准化门诊13家。

  “我们的服务宗旨是让每个儿童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韩梅艳表示,近年来,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始终致力于为辖区儿童提供全面、连续、规范的医疗保健服务,在高危儿管理、生长发育指导、营养指导、心理行为指导、疾病预防、健康宣教等多个领域均得到了优异的成绩。(汪雨茹 李灵)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