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电 国能重庆公司何以向“新”突围?-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2/23 15:01:22
来源:国能重庆公司

不止于电 国能重庆公司何以向“新”突围?

字体:

  2024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重庆公司(以下简称“国能重庆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200亿,是国能重庆公司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力展现,是在绿色能源道路上坚定前行、不断突破自我的有力证明,更是坚定不移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直以来,为打造成为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综合能源企业,国能重庆公司顺应能源变革趋势,通过创新加快形成比较优势,在能源领域持续领跑,以新姿态、新思维、新动能不断书写新故事。新时代下,如何守正创新,持续突破自我完成蝶变,促进业务迈入新阶段,国能重庆公司走出了一条“以传统为基,以创新为引”的独特发展路径。

  突破新基准 做强火电优势产业

  1954年4月20日,重庆发电厂第一台12兆瓦机组建成投产、并网发电,自此西南地区有了第一座自动化火力发电厂。七十年岁月,一座座火电厂夯实了能源之基。

  不过,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火电厂是冒着黑烟的落后产能。其实,伴随环保产业取得进步,许多传统火电厂已变身“绿电厂”,成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样本。

  位于九龙坡黄桷坪的重庆发电厂老厂区在2014年至2015年,因为环保需要,搬迁至100公里外的万盛经开区关坝镇。

运行中的重庆电厂。

  新项目应用“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采用“近零排放”烟气处理方案,提高煤炭燃烧效率的同时,减少排放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两台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燃煤湿冷发电机组采用带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能大幅度减少新鲜水耗量,单位能耗、水耗大幅下降,极大提升机组运行经济性,按照设计年利用小时5500小时,每年节约原料费用近1亿元。

  从“千克煤,一度电”到“千克煤,近4度电”,让“煤问题”变成“没问题”。末端治理创新方面,项目建设高效静电除尘、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和SCR脱硝环保装置。脱硫后产生的灰、渣、脱硫石膏可综合利用,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脱硫废水、含煤废水等依据清污分流、分类处理原则,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杜绝废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运行中的重庆万州电厂。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渝装机最大火电厂,重庆万州电厂也肩负着促进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该厂积极探索“电汽冷热水”多联供模式,全力打造以电、热为中心、多能互补的“发电+”综合能源供应体系。

  在全厂的开拓下,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从无用的负担变成了资源,化作建筑材料、肥料等新产品;除盐水、冷冻水等水资源得到利用,衍生制作成调味品、化妆品,化身成为运输冷量;绿氢、压缩空气等特色产品展现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金属加工、半导体加工、喷涂涂料、气力除灰等领域大放异彩……

  重庆万州电厂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宇认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发力新领域 做优可再生能源产业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不断加速。在此背景下,国能(重庆)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应运而生,国能“家族”正式迈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道。

  一路走来,国能重庆公司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推动风电、光伏项目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如今,其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5.67万千瓦,“十四五”新能源累计可控开发容量达到140万千瓦,绿色低碳化转型能力进一步增加。

  向“绿”而进,逐“光”而行。京东方项目开创区域大型工商业屋顶光伏发电先河;新能源“一区域一集控”项目建成投运;巫溪塘坊光伏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万州电厂新田园区供汽项目一期顺利投运;新田光伏项目正式并网接入国家电网110千伏线路……

  “一个又一个从0到1,是我们推进可再生、可持续的印记。”国能重庆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国家能源集团在渝布局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重庆石柱的大堡梁风电项目是绿色转型之路的重要“里程碑”。

  项目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0月建成投产,在运装机10万千瓦。现已有4个风电场投入运营,共计在运装机29万千瓦,并积极推进石柱大堡梁、丰都回山坪、城口冯家梁三个风电场原址加密扩建,进一步提高对风资源的利用,目前共19.125万千瓦已获核准。

  石柱10万千瓦/20万千瓦时风储化项目(储能部分)是国能重庆公司在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另一突破。项目于今年7月顺利并网投运,并在“迎峰度夏”电力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偏远山区“新能源+储能”电站示范工程,成功入选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度重庆市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一座大风车、一块光伏板,可发电、可创收。截至目前,国能重庆公司建成了涵盖风能、光能、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为重庆电力系统向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加速演进贡献力量。

  进军新赛道 做大铁路运输量

  今年国庆期间,重庆铁路运输公司顾盖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能源保供运输协调一线,时刻穿梭在集装箱堆放区,细致检查集装箱堆码情况,重点排查箱脚、箱体、箱门等隐患。同事们都说,顾盖把工作场当作自己的“家”。

  “从建成到今天,我见证了关坝铁路专用线的成长,它就像我自己的孩子。”顾盖说,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伴随他,守护铁路运输安全。

  2023年4月,由国能重庆公司三级单位国能重庆铁路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公司”)自建的关坝铁路专用线开通,自此,国能重庆公司打通从能源生产到运输的全产业链,实现自主协同效应最大化。

铁路专用线关坝站。

  专用线与川黔铁路赶水站接轨。线路全长13.375千米,设计时速80km/h,运输能力1200万吨/年。

  “这不仅是国能重庆电厂环保迁建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更是电煤‘一站到达’的重要运输通道,还是服务相邻产业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公司总经理杨川介绍,专用线配备有正面吊、翻车机、输煤机、货物装卸台,可装卸集装箱转运至电厂堆煤场,也可翻卸敞车将煤炭直接传输至电厂煤仓,为国能重庆电厂192万千瓦火电机组提供电煤保障。

  因专用线辐射綦江区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万盛平山园区煤化工组团等产业园区腹地,还能为园区及周边在运工业企业煤炭、石材等大宗货物实现长距离输送提供通道和保障,实现产业和物流通道的无缝连接。

  一根根线缆点亮万家灯火,一条条轨道推动城市发展。为进一步做大铁路运输量,对内,铁路公司深入园区、周边发电和煤化工等企业,动态掌握客户生产需求,实时更新“一企一策”接卸方案,做好电煤运输“快到快卸”。截至12月14日,累计运输量完成336万吨;对外制定《对外运输定价管理办法》,规范定价管理,确保运输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截至12月14日,完成对外运输8.5万吨,创收超过230万元。

  “国能,不止于电。”国能重庆公司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一个目标、三个作用、六个担当”,以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精神,不断巩固和拓展现有优势地位,为能源保障和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朱俊洁 吴雪杨)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