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2018年布局智慧教育;2022年率先成立智慧教育中心,新启“大足线上教育”平台……以数字化变革为牵引,做好数字教育的探索的“顶层设计”路径。
路径之下,如何依托区域数字化教育优势,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为支撑,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学校的探索互动?如何“数智”赋能,构建一体化智慧教育体系,发挥数字化教育的叠加效应、集聚效应、倍增效应,赋能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大足中学。
重庆市大足中学,作为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充分展现学校担当,一以贯之区域智慧校园实施方案,以“数智”赋能校园管理、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成长等多维度内容,为搭建“大足线上教育平台”聚集智慧之力,鼎力传播出“大足教育暖万家”好声音,为共建大足优质教育资源“新高地”贡献出学校的“数智”力量。
“两条腿巡课”到“一块屏喊话”
一网联通 数智赋能校园管理
跑出育人“加速度”,首先“提速”在校园管理。
目前,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大足中学打造了集“教学管理、校园安全、家校互动、学习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校园服务平台,为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提供了一体化智慧服务,由此形成家校社“联通式”管理体系。
学校自动录播教室课堂展示画面。
“‘掌上看班’是快速巡课的‘利器’,通过‘喊话功能’就能迅速对各个校区的任一班级做出巡课抽查、教学情况指示、学生任务布置等操作,十分便捷高效。”大足中学校长蒋涛表示,大足中学“一校五区”,一根线、一块屏,一网联通式的“数智化”手段运用,对于他和其他学校管理者来说,首要解决了校际路程远,“跑腿式巡课”慢速低效的问题。其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更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智能分班排课、成绩管理、家校联通等管理环节,有效促进了学校管理向数字化、扁平化、个性化迈进,形成校园管理效能高,课堂教学质量好,学生学习兴趣浓的校园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工作,强化学校的数字管理效能,2023年大足中学昌州校区还引进“电子班牌”,助推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提效提速。
同学们正在使用“电子班牌”。
大足中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刘春于介绍,“电子班牌”采用云平台部署,包含学校信息展示、班级信息展示和德育管理、校园资讯等内容。其平台管理员根据班牌的设置、内容的优化、云端数据的处理可以实行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多元性的管理,达到“管到位、暖到心”的管理效果。
如,“电子班牌”赋能班级管理。“班级课表”让学生一目了然当日课程,便于提前做好课程准备;“班级风采”让学生一览无余往日瞬间,随时回顾实践研学、班级活动、竞赛运动的精彩内容;“德育评比”让学生更清楚日常纪律、卫生检查、跑操检查、仪容仪表检查等关乎班级荣誉的指标指数;“校园资讯”让学生实时掌握学校比赛活动、宣传事迹、知识科普等,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习素养。特别是学校高二年级以“电子班牌”为媒,每日推送大学信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高校校园环境、学科建设、录取情况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明确学习奋斗目标。
“电子班牌”强化家校联通。家长借助电子班牌,可以实时了解学校资讯,同步查看平台更新内容,并通过“电子留言”功能加强和孩子的直接沟通。
“空中课堂”到“云课落地”
千里同好 数智搭桥教师成长
“数智”赋能使校园管理驶入“快车道”,学校教师也插上“数智之翼”加速成长。
“数智”技术赋能石刻文化进校园,同学们认真听取老师讲解。
2017年,大足中学“智慧云课堂”开课;2021年,“大足线上教育”《周末名师课堂》开通;2024年,与重庆市巴蜀中学开展云校合作。大足中学经过数年的持续推进,已实现“智慧课常态化,常态课智慧化”的情景。如日常教学中,教师们通过一体化教学设备,视听并用,使静态知识动态呈现,并加强情景化、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特别是思政课上,借助“大足石刻文化进校园”项目数字化系统,将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育人项目。此外,老师们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思政“空中课堂”,隔空与学生互动,个性化指导学生,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面对此情此景,教师“数字教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提升”成为教师成长的关键。蒋涛表示,在数字化变革浪潮当下,学校紧跟时代,着力解决“数字之师”培养从“云端”“空中”到“落地”的痛点问题。
学校通过“校内+校外 ”“线上+线下”“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致力于教师数字思维、数字能力的培养。如,开通云校智慧教育“数字驾驶舱”的账号,老师们通过观看优质学校的教学视频回放,自主学习,模拟演练,提升其教学能力;借助云课优师资源,开展日教研、周教研,促进云班教师教研水平提升;依托学校智慧服务平台,开启线上听课评课,然后挖掘教学数据,分析复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搭建“智库资源”“校本资源库”,构建“时间胶囊”教师培养计划和个性化教师系统等,以此学校大力强师优师,走出“接地气”的育师之路,让教师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数字素养”促“个性多维”
一线贯通 数智增速学生成长
在智慧校园的环境里,经历数字思维变革的除了师者,便是身处其中的学生们。
“数智”赋能学生的关键点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工具,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从“单一成长”到“个性多维”的积极转变。
智慧云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认真学习。
“语文、地理、英语等科目是我上学期的薄弱学科,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我把这几科不懂的内容重新学了一遍,慢慢掌握了方法,对我的帮助很大。”大足中学高二年级胡同学表示,通过对平台里的名师课堂、同步课堂、学科同步培优等板块的学习,他对薄弱学科知识的掌握有了显著提升。
除了基础学科的“短板”补充外,在激发学生的数字思维、数字素养培养方面,学校通过数字平台的学生报告,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创新突破,助力其健康成长。其中“智能防溺水”手环的探索开发与专利申请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
该项目组的同学们启迪于“专家进校园”的“防溺水”讲座,面对这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数字化技术,从传感器数据采集到算法设计,大胆创新突破,实现普通手环向“智能防溺水”手环的升级改造。目前,该项目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专利申请。
蒋涛介绍,智慧校园平台的使用,帮助学生学习成长、安全管理、兴趣爱好培养、生涯规划指导等并不是单一模块,而是“一线贯通”的。前期,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利用数字化手段生成学生分析报告,强化个体人物画像;然后,强化优点,补足短板,因材施教,完成夯实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坚定目标选择,制定生涯规划等,让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成为现实。
数字化实验室。
“做靓数字”到“做好教育”
“数智共襄”持续探索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大足中学持续探索学校数字化教育,并在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师生参与数字化教学的比例,以及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成绩的提升幅度等,彰显出数字化教育的积极影响,以及给学校带来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局面,在“做靓数字”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做好教育”,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重庆市大足中学。
蒋涛表示,未来,学校将全方位推进数字化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培养体系等,从管理、教学、教研、学生成长等方面大力推进,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全方位建立,特别是从课程应用、课堂建设、教师成长着手,持续探索数字化教育有效方法路径,为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