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法律维权站代尔(左)律师接待来访群众。
社区举办红石榴课堂之花艺沙龙。
社区干部走访辖区土家菜餐馆。
社区工作人员接待各族群众来访咨询。
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回族居民马善祥将民族政策课堂走进楼栋。
社区少数民族同胞参加最炫民族风晚会。
五里店街道最炫民族风晚会现场。
工校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社区小档案
工校社区位于五里店街道工校三村1号,户籍人口4885户12000余人,辖区内居住有汉、彝、苗、蒙古、黎、土家等17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居住型社区。近年来,社区积极营造辖区内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促进各民族群众和谐交流交往交融,走出一条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效路子。
“出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内心非常激动。这是党中央对我们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效的认可!”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走出会场的五里店街道工校社区党委书记李莉深情地说道。
大会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决定》,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我区五里店街道工校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全市唯一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获评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这是继2014年,工校社区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称号,2021年,获评“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2022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社区”,再次刷新江北民族工作领域荣获的国家级最高荣誉。
着力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石榴花开别样红,同心共筑中国梦”……工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民族团结进步的标语用精美的字体设计,如画一般装饰在墙壁上,彰显出浓浓的民族团结氛围。
据李莉介绍,社区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让民族政策课堂搬进广场、走进楼栋、步入网格、融进家庭。创新上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体验馆”,累计阅读量2万余人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主题活动140余场,覆盖5000余人次;成功举办10届“最炫民族风”文艺演出,辐射群众5万余人,多次被国家级媒体采访报道。持续在辖区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小石榴籽”铸魂工程系列活动120余场次,受众6000余人次,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为助力现代化建设新重庆凝心聚力。
2018年3月,回族同胞苏灿洪与老伴从攀枝花回到社区定居,刚到陌生城市,他难以适应。“我们家老头子平时爱好唱歌,但是来了这里大家都不熟,他不好意思参加”,老伴给社区书记这样说道。了解情况后,书记便邀请其到社区做客,在参观完民族团结展示室之后,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深深地感染了苏灿洪,他提出希望加入到社区合唱队伍之中。社区居委会牵线搭桥,合唱队热情地接纳了他,之后的每周五下午2点,都能看见苏灿洪的身影。同年10月,合唱队在排练“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演出”节目时,苏灿洪突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队友们劝他回家休息,但他表示“在合唱队的日子是我回来后最开心的时光,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和大家一起完成。”谁曾想到,在节目顺利演出完后的第二天,苏灿洪安然地离开了世界。几天后,社区居委会才了解到苏灿洪早就诊断出癌症,在家休养期间情绪十分低落,是社区搭起的精神文化桥梁支撑他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让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充实和温暖。2023年9月,在社区第十届“最炫民族风”晚会上,以社区书记和苏灿洪为原型创作的情景剧《相亲相爱一家人》,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着力营造互嵌式发展社区环境
每天早上9时,工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大门刚刚打开,社区的大爷大妈们就陆续走进来。唱歌、跳舞、吹葫芦丝……悠扬的乐曲、嘹亮的歌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和一张张笑脸构成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画面。
据悉,工校社区居民委员会以打造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试点社区为依托,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争取资金3500余万元启动城市更新项目,补充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投入160万余元,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广场、文化墙等阵地。以“链接资源、承接服务、对接需求”为导向,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搭建更多创业就业平台。通过五里店商会副会长、土家族居民苟晓红创办的重庆江里红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帮助30余名各族群众实现再就业。引导辖区企业商家、爱心个体户、社会团体加入到社区组织的就业服务“加油站”中,累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50场,培训指导600余人次,帮助近400名各族群众创业就业。
社区坚持“处处可为、事事可做、人人可享”的核心理念,结合“1+3+X”工作平台优势(“1”是成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3”是建有民族团结展示室、民族情谊联谊室、“红石榴”服务站,“X”是组建12支“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文化娱乐队伍20余支),选任付美全等5名少数民族同胞担任党委委员、街道议事代表,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治理;打造红石榴学堂、红石榴互助、红石榴厨房、红石榴舞台等“红石榴”系列品牌,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中华诗词分享会、“石榴花开成长路”课堂等活动147场次,吸引12000余人次参与其中,让各族群众在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着力促进各民族群众和谐共融
为了实现各民族同胞“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的目标,社区居民委员会迭代升级“一库二访三到四结合”的城市民族工作法。积极引入暖洋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聘请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回族居民马善祥担任民族团结进步形象大使,组建包括汉、侗、回、藏、彝等10个民族群众,共计12支367人的“红石榴”志愿服务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先后帮助40余名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入学,开展爱心帮扶活动300余次;申请救助金解决就医问题等就医帮扶580余人次,困难救助640余人次,2018年6月,社区居委会主任在走访中了解到,来自云南的陈学云随丈夫来到工校三村居住生活后,因子女入学和就医问题而倍感焦虑。随后,“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对他们一家进行了“一对一”帮扶,帮助两个孩子转学到辖区的雨花小学就读,主动对接华厦眼科医院,为两个孩子免费治疗眼疾。经过2年的康复治疗,两个孩子的高度弱视恢复良好,能够正常佩戴眼镜了,陈学云一家在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
家住工校三村70岁的何素珍老人,为治疗丈夫、儿子的疾病而变卖房屋,但仍未能挽救他们的生命,此后老人一直独居,拒绝与外界交流。志愿者龙晶得知情况后,将她纳入困难群众帮扶信息库。龙晶坚持每周上门陪她拉家常,帮助做家务活,同时邀请她参加社区公益活动,逐渐打开了何婆婆的心扉。现在,何素珍已经和社区各族群众打成一片,经常参加社区文艺、公益活动,融入到社区交流交往交融的各民族大家庭之中。(王偲媞)
记者手记
同心浇灌江北繁荣花
56个民族,56朵花。工校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故事,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密不可分,形成了江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在江北,民族团结的故事还有许多,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各民族儿女团结互助、同心协力,谱写了一曲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