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面瘫?-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12/06 10:53:28
来源:重庆市中医院

中医如何治疗面瘫?

字体:

  什么是面瘫?

  面瘫,临床上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而中枢性面瘫常因脑梗死、脑出血、颅内肿瘤等多种因素所致。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肿胀、麻木,表情肌瘫痪。初起时可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继则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做皱眉、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嘴巴歪向健侧,额纹消失,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或喎斜,口角流涎,进食时食物常嵌在齿颊间。还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障碍。

  中枢型仅限于下部脸的肌肉瘫痪,故皱额、蹙眉皆无障碍,且常有肢体瘫痪等症状。

  对于周围性面瘫,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面瘫是针灸临床上的常见病,无副作用且疗效显著。针灸在面瘫的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辨证论治后分别采取远端取穴和局部取穴进行治疗。分期对于把握治病的时机、取穴、手法的运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周围性面瘫患者大多数在翳风、风池有压痛,毫针针刺以泻法,以引邪外出。额纹恢复较慢者,可用一穴三透法:阳白透攒竹、鱼腰、丝竹空。眼睑闭合不全者,可用一穴两透法:四白透精明方向和四白透丝竹空方向。再配以电针治疗,加强针感,促进面部肌肉收缩。

  隔姜灸治疗:

  辨证论治后取相应的穴位,将厚3mm左右姜片放置于施灸部位上,再点燃艾柱进行温和灸,能温通经络、疏风散寒、调和经脉,使气血运行通畅,筋肉得以温煦濡养,从而加快面瘫的恢复。

  穴位贴敷治疗:

  采用马钱子、细辛、白芥子等中药打粉做成膏药,敷在患侧面部各个穴位处,以激发人体正气,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祛邪。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促进药物吸收,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治疗:

  取穴位置为面颊区、眼、枕、交感、额,刺激耳部对应穴位,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面部拔罐治疗:

  面瘫早期,用玻璃罐闪火法,以患者侧面颊部以颧部为中心拔罐,留罐五分钟左右。疏通经络,祛风散寒。

  面部推拿手法治疗:

  穴位:印堂、阳白、太阳、晴明、四白、迎香、颧髎、地仓、牵正、下关、短车、听言、承浆、翳风、风池、合谷。

  手法:一指禅推法、抹法、按法、揉法、拿法、擦法。推拿治疗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患侧局部血液循环。

  面部肌肉训练(面部操):

  在常规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注意眼部卫生,预防用眼疲劳,平常自我锻炼可做面部操,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

  抬眉训练:尽力将患侧眉毛向上抬起;闭眼训练:用力使眼裂闭合;耸鼻训练:向上牵拉鼻部皮肤;示齿训练:用力做龇牙状,口角向侧方移动;嘟嘴训练: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鼓腮训练:嘱患者双唇尽力紧闭,使双侧颊部充气呈膨胀状。如吹口哨,吹气球,做鬼脸等。

【纠错】 【责任编辑: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