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3次整治 百年老场从“乱”到“治”-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正文
2024 12/06 08:44:57
来源:重庆日报

13年3次整治 百年老场从“乱”到“治”

字体:

新建成的巴南花溪街道“土桥百年老场147赶集”农贸市场。通讯员 彭怡 摄\视觉重庆

  ●第一次整治“治标不治本”,时间一长矛盾开始显现且日趋严重

  ●第二次整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不了了之

  ●第三次整治查找问题根源疏堵结合,实现多方共赢小区更整洁居民更和谐

  “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努力,让我们既有了便利生活,也有了安宁环境。”不久前,巴南区花溪街道土桥正街社区屏都小区居民将一面锦旗送到了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升俊面前。

  面对群众的赞誉,李升俊婉拒了,“土桥赶场困扰了大家十几年,现在才初步解决,是我们工作没做好,这面锦旗我们受之有愧。”

  一面锦旗的“送”与“拒”之间,背后是土桥老场历经13年3次大规模整治,从“乱”到“治”的故事。

  第一次整治

  游摊走贩转入屏都小区

  土桥赶场,形成于近百年前。

  地处川黔要冲上的土桥,是来往商队的必经之地,久而久之形成集市,并约定俗成每逢1、4、7日赶场。

  “周边许多区域,比如大渡口、沙坪坝、南岸原来都有很多居民到这里赶场。”李升俊介绍,土桥赶场最热闹时曾聚集千余家商户和无数游摊走贩。

  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桥片区开始大规模拆迁重建,聚集于此的商贩开始向周边区域转移。

  “2010年前后,周边的红光大道、理工路、渝南大道等区域到处都有商贩占道摆摊,堵车成了家常便饭。”李升俊告诉记者,因抢占摊位也时常发生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周边居民生活。

  土桥赶场整治,迫在眉睫。

  2011年,巴南区委、区政府牵头,对土桥赶场进行了集中整治,严查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

  离开了主干道,无处摆摊的商贩开始向处于开发期、多为单体楼、没有物业管理的屏都小区转移。

  “屏都小区由几栋单体楼组成,区域内还有花溪医院、土桥中学、群乐村还建房等。”李升俊介绍,商贩最初聚集于此,确实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了一些便利,可时间一长,矛盾开始显现且日趋严重。

  第二次整治

  游摊走贩打起了“游击战”

  “屏都小区仅有157个车位,但业主车位需求却超过700个,大部分业主只能将车停于路旁。”屏都小区居民肖肖(化名)告诉记者,自从商贩在小区摆摊后,居民根本不敢将车停在路旁,“不然半夜就会接到商贩叫挪车的电话。”

  如果对挪车电话置之不理,第二天居民就会发现车身不是堆满垃圾就是布满划痕。许多居民和肖肖一样,不得不一步步退让,最终将路边的停车位全部让给了商贩,将车停到了周边较远的区域。

  而居民的生活依然受困于土桥赶场。

  “你都不能想象,凌晨两三点钟就开始上下货,早上五六点钟叫卖声就不绝于耳。不说睡觉,赶场天走路上班都得提前出门。”商贩挤占公共空间,赶场时人山人海、垃圾遍地,居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2018年,花溪街道和土桥正街社区再次出手整治土桥赶场。

  “我们要求商贩不能占道经营,要么离开小区、要么在小区里租赁门面经营,也对经营时间作了规定。”李升俊介绍,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小区里大多数门面商户与流动商贩之间形成了利益勾连,“门面商户把店前的人行道或主干道划分格子,租给游摊,对外宣称是自己的摊位或家中亲戚经营。”

  执法人员检查时,游摊就退入门面内;执法人员离开后,游摊又开始占道经营。

  游摊走贩打起了“游击战”,整治不了了之。

  第三次整治

  所有商贩迁入新建农贸市场

  2024年6月的一天,土桥正街社区街道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里,一女子声泪俱下,“你们到底管不管下面的摊摊?我临产发作,羊水都快流干了,120进不到小区,都是家人把我背出去的,医生说再晚一点娃儿都没救了……”

  听着电话,李升俊无言以对,也暗暗下了决心,“这次必须从根上解决土桥赶场问题。”

  “我们要从前两次整治中吸取经验教训,查找问题根源,疏堵结合进行整治。”花溪街道党工委书记盛慧娟牵头部署具体工作。

  “目前屏都小区还有600多户商贩,全部撵走肯定不行。”当月,街道和社区对土桥赶场进行了摸底调查,摸清了土桥赶场的现实情况,“土桥百年老场,不仅老百姓习惯在这里采购生活所需,很多商贩也以此为生。”

  如何才能既解决居民痛点又满足居民所需,还能兼顾商贩生计?

  “商贩挤占屏都小区空间,根本原因是无处摆摊,那我们就以此入手,一步步解决问题。”李升俊介绍,屏都小区内有一层闲置的商业用房,社区与相关部门协作将其改建成了农贸市场,将商贩迁入农贸市场,并请来专业运营商负责管理。

  随后,大部分商贩都迁入了新建成的“土桥百年老场147赶集”农贸市场,不过仍有71户商贩在外摆摊。

  “我们也了解到这71户商贩比较困难,长期在外抢滩经营,不用缴纳任何费用。”李升俊介绍,他们不愿意缴纳摊位租赁费。

  近4个月时间里,李升俊等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与这71户商贩推心置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取得了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

  到10月11日,所有商贩全都迁入了农贸市场。

  多方共赢

  小区更整洁居民更和谐

  10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屏都小区走访时发现,小区内外没有任何游摊走贩,小区环境干净整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桥百年老场147赶集”农贸市场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邻居们,到我这里来看看,菜品新鲜得很啰。”在屏都小区摆摊多年,商贩徐永淑第一次大声招呼着居民到自己摊前选购菜品,“说实话,以前在小区摆摊,也晓得居民不待见我们,好多人认得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就是就是。现在好了,搬进农贸市场,小区环境变好,我们和居民的矛盾也没得了,揽客也大大方方了。”徐永淑摊位旁,好几名商贩一边接着话茬说着,一边招呼着顾客。

  “农贸市场有近5000平方米,划分为ABC三个区域。其中B区部分区域天天开放,其余区域依旧沿用传统的1、4、7赶场日开放。”李升俊介绍,农贸市场开始经营后,社区邀请了部分屏都小区居民当志愿者,共同维护现场秩序,“小区居民当志愿者,既能让他们亲身感受土桥赶场的变化,也有利于化解居民和商贩的隔阂,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临近中午,当了一上午志愿者的屏都小区居民林刚华顺道在农贸市场里采购了些菜品,“社区这个事情搞得好。小区干净了,市场环境也好,管理更规范,还有公平秤,我们买东西也放心。”

  既然多方满意,可李升俊为何还是拒收锦旗呢?

  “农贸市场才开张,效果还没有充分显现,一些矛盾可能潜藏在暗处。只有农贸市场运行一段时间后,把暴露的问题逐一解决,我们才真正对得起群众的夸赞。”李升俊表示。

【纠错】 【责任编辑:李海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