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共有中央和市级重点建设工程30个,危大工程约320个,投资额近50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5%,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期间,南岸区以“定人+定责”“管理+服务”“协调+引导”的“三道加法”,确保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完善构建安全监管体系,有力提升了风险处置能力;通过拧紧责任落实“安全阀”、牵住问题整改“牛鼻子”、加固本质安全“内驱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截至目前,南岸区、重庆经开区重点建设工程已实现连续12个月安全“零事故”。
“定人+定责”:拧紧责任落实“安全阀”
在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5标段项目入口,一块“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详细列出了该项目的建设单位负责人、市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区级属地管理负责人、施工企业负责人等“四个责任人”的职务和联系方式。这是南岸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缩影。
南岸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对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5标)建设工地开展安全检查
今年以来,南岸区建立了重点建设工程“一本账”,详细记录关键安全责任人员及相关信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有了这本‘账’,大家的职责更明确了,该谁做事、该做啥事都更清楚。”南岸区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以“一本账”进行责任公示,南岸区还通过施工现场的安全“网格化”管理确保各级责任无缝衔接。以中铁一局重庆东环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落实标准化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项目在安全质量上的零事故纪录。
如今,像中铁一局重庆东环项目一样,挂“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等一系列安全举措,在南岸区的建设工程项目中已是常态。
“管理+服务”:牵住问题整改“牛鼻子”
在长江重庆市南岸区段的地下140多米深处,“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每天正以8至10米的速度高效掘进,100多名施工人员分工协作,共同保障开挖直径12.66米的“长江号”盾构机安全运行。
“盾构机刀片损耗大,检修、保养、更换等作业活动频繁,一定要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安全防护、持证上岗等制度……”南岸区应急局检查人员对中铁十四局管理人员叮嘱道。
南岸区应急局聘请安全专家前往中铁十四局重黔铁路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
中铁十四局管理人员根据巡检清单对盾构机主驱动及刀盘系统进行详细检查
今年以来,南岸区聚焦建设施工领域事故多发环节,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同时,会同市级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督促30个建设项目加强危大工程、特种设备等500余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风险研判、精细管理,严肃查处重点人员到岗履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为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进一步保障项目安全生产。今年以来,南岸区应急局协同区公安分局、各镇街等单位与重点建设工程开展9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共同学习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交流隐患排查治理经验,以党建引领安全生产,以制度促进互学互鉴。
同时,南岸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有毒有害场所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全面摸排起底重点建设工程有毒有害场所45处,并聘请专家为企业开展安全“体检”服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17条,印制并分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海报1.3万份。
此外,南岸区还注重强化企业底线思维。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局、迎龙商务区建设发展中心等单位多次到现场参与消防安全、防洪防汛等专项应急演练,确保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和政企协同应急处置效率。
“协调+引导”:加固本质安全“内驱力”
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构建施工安全数字化预警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两年来,南岸区与市级部门联合推广智慧工地监管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监管”功能,监管人员可随时查看项目施工实时画面,监测环境数据、出入车辆清洁、塔吊操作、现场安全隐患等关键信息。此外,监管人员还能远程对违章情况进行截图记录、在线登记,并查看隐患闭环处置情况。
“该系统依托AI智能识别技术,能实时获取分析现场不合规范操作等信息,并通过后台预警装置及时反馈给监管人员。”南岸区某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只有走到工程现场才能发现的安全隐患,如不戴安全帽、不穿反光衣、塔吊超载等工程危险行为,有了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后,都能做到及时发现并整改。
近年来,南岸不断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构建了“监管部门、参建单位、工地现场”三级管理体系,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监管,实现全面及时掌握全区各工地建设情况和安全态势,大大提升了监管效率。
此外,南岸区应急局还通过积极强化机制创新提升执法效能。例如,该局针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3处危大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及时报告市级主管部门,同步抄告国企上级公司,并纳入‘安全问题清单’闭环管理,共同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当前,南岸区正大力推广建设工程安全监管APP,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考勤、项目经理信用评分、作业人员记分罚款、违法行为联合惩戒等管理制度,持续推动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两单两卡”制度落实,让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主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一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潘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