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岸:重点建设工程连续12个月安全“零事故”-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1/26 22:48:08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习

重庆南岸:重点建设工程连续12个月安全“零事故”

字体:

  当前,重庆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共有中央和市级重点建设工程30个,危大工程约320个,投资额近50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55%,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难题。

  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期间,重庆市南岸区“定人+定责”“管理+服务”“协调+引导”,通过“三道加法”推动南岸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落地,完善构建南岸安全监管体系,为提升风险处置能力提供了有力遵循,拧紧责任落实“安全阀”、牵住问题整改“牛鼻子”、加固本质安全“内驱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截至目前,已实现重点建设工程连续12个月安全“零事故”。

  “定人+定责”:拧紧责任落实“安全阀”

  在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一期工程土建5标段大门口,一块“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清楚明了地注明了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市级主管部门负责人、区级属地管理负责人、施工企业负责人“四个责任人”的职务和联系方式。这是落实《南岸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中央和市级在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3个层面共17条安全生产重点职责任务和4条保障措施的缩影。

  一块“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到底有着怎样的作用,为何非挂不可?这源于南岸的重点建设工程“一本账”。

  今年以来,南岸区安委办多次邀请市安委办、市住房城乡建委、市交通运输委等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建立了重点建设工程行业与属地分责共管机制,明确了市、区两级安全监管职责,各重点建设工程的安全责任关键人员具体情况也记录在了南岸的重点建设工程“一本账”上。“账本”里详细列明每个项目的工程规模、施工周期、参建单位、监管人员等12类360项基础信息。

  “有了这本‘账’,大家的职责就明确了,该谁做事、该做啥事就清楚了。”区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重点建设工程“一本账”的信息定期会进行动态更新,更是持续规范完善了责任公示制度。

  但光靠一块“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可不够,施工现场安全“网格化”管理,更是确保各级责任纵向到底、无缝对接的“法宝”。在中铁一局重庆东环项目,每天都能看到标准化管理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在项目中进行安全巡逻,“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于违规作业造成的,标准化管理下才能无违规、少事故、保安全,标准化管理势在必行。”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区重点建设工程,该项目进场初始,项目部就着手标准化管理,成立了标准化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负责人与具体责任联系在一起,通过加强网格化和标准化管理、狠抓执行力三方面着手,确保重庆东环项目承建工程全面安全可控,截至目前没有发生过安全质量事故。

  如今,像中铁一局重庆东环项目一样,项目挂“安全生产责任公示牌”、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的一系列安全举措,在南岸已是常态。

  “管理+服务”:牵住问题整改“牛鼻子”

  在长江南岸地下140多米深处,“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每天正以8至10米的速度高效掘进,100多名施工人员分工协作,共同保障开挖直径12.66米的“长江号”盾构机安全运行。

  “盾构机刀片损耗大,检修、保养、更换等作业活动频繁,一定要严格落实作业审批、安全防护、持证上岗等制度……”在南岸区应急局组织的市区联合检查中,检查人员对中铁十四局管理人员叮嘱道。今年以来,南岸区聚焦建设施工领域事故多发环节,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运用行政管理、上门服务等手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今年,南岸将重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任务纳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列入安全职责和年度任务“两个清单”,同时将重点建设工程列入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会同市级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督促30个建设项目加强危大工程、特种设备等500余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的风险研判、精细管理,严肃查处重点人员到岗履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保障项目安全生产不能凭一己之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能为重点项目安全生产持续“加持”。为此,今年以来,南岸区应急局协同南岸区公安分局、各镇街等相关单位与重点建设工程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在9次活动中,各相关部门街镇共同学习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深入交流隐患排查治理经验,以党建引领安全生产,以制度促进互学互鉴。同时,深刻吸取全国各地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教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有毒有害场所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全面摸排起底重点建设工程有毒有害场所45处,并聘请专家为企业开展安全“体检”服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17条,印制并分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海报1.3万份。

  做好风险防范和问题整改的同时,南岸区还注重强化企业底线思维,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局、迎龙商务区建设发展中心等单位,多次到重点建设工程现场参与消防安全、防洪防汛等专项应急演练活动,为企业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政企协同应急处置效率一起努力。

  “协调+引导”:加固本质安全“内驱力”

  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施工安全数字化预警体系同样至关重要。

  两年来,南岸区与市级部门联合推广智慧工地监管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监管”功能,监管人员可随时查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画面,环境监测数据是否超标、出入车辆是否清洗干净、塔吊操作是否合规、现场有无安全隐患等关键信息。此外,监管人员还能对施工违章情况进行截图记录、在线登记问题、查看隐患闭环处置情况等。

  “除了远程可视化实时监管,该系统还依托AI智能识别技术,实时获取分析现场出现的不合规范操作等信息,通过后台预警装置及时反馈给监管人员。”广阳岛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只有走到工程现场才能发现安全隐患,但有了智慧工地监管,犹如为工地安装了一双“火眼金睛”,不戴安全帽,不戴反光衣,塔吊超载诸如此类的工程危险行为,只需要进入监管“眼睛”的一瞬间,就能立马被发现,随即被整改。

  近年来,南岸不断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全区构建的一套完整的“监管部门、参建单位、工地现场”三级管理体系顺势而出。南岸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三级管理体系拥有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监管功能,全面及时掌握全区各工地建设情况和安全态势,大大提升了在建工地的监管水平,加强了施工现场数字化赋能。

  除了强化科技赋能,南岸区应急局还积极强化机制创新,全力提升执法效能。

  “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3处危大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的工程,我们及时报告市级主管部门,同步抄告国企上级公司,并纳入‘安全问题清单’闭环管理,共同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区正大力推广建设工程安全监管APP,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考勤打卡、项目经理信用评分、作业人员记分罚款、违法行为联合惩戒等管理制度,持续推动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两单两卡”制度落实,让从业人员从“要我安全”主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一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纠错】 【责任编辑:欧阳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