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质量探索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新华网
新华网 > 重庆 > 信息 > 正文
2024 11/05 18:01:57
来源:中国网

​重庆:高质量探索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字体:

  11月1日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简称市应急局)获悉,2018年以来,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已累计抢险救援5100余次、出动13万人次,搜救、转移疏散被困遇险人员22万人。这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在一次次赴汤蹈火、逆行出征中淬炼成钢……

  近年来,重庆市全力推动“全灾种、大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创新构建“1366”应急管理体系,突出“统”“防”“救”3条主线,持续深化六大体系、六大能力建设。在“救”方面,完善构建市、区县、乡镇三级队伍体系,初步形成“乡镇先期处置、区县常态应对、市级专业攻坚、国家重点支撑”梯次救援力量,在各类灾害事故应对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标准“建起来”

  梯次衔接打造多元协同应急先锋

  “机构改革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唯有建强建实救援队伍,才能在急难险重时刻,让指令及时落实到抢险救援一线,让受困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此,重庆市立足当地“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特点,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坚持统筹协调、一体规划,大力发展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完善建立起“1+13+42+N”队伍体系,初步实现力量体系全覆盖、值守备勤全时段、救援处置全灾种、综合服务全方位。

  2022年6月,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正式挂牌成立。该队伍配备各型装备1.8万台套,能够综合遂行矿山事故、森林火灾、地震地灾、洪旱灾害等救援任务。同一时间,市航空应急救援总队也组建成立,年租用直升机6架,建成集“有人机+无人机”多机型融合,森林扑火、事故灾害救援、侦查测绘多领域发展的新质救援力量。

  为建强专业“攻坚”队伍,重庆市与中石化川维化工等具有抢险救援实力的大型国企以政企联建方式,培育发展涵盖危化、矿山、工程抢险等8个行业的13支专业救援队伍,广泛深入开展队伍联建、专业联训,推动完善重点行业应急力量布局;为实现“总体谋划、以上率下、分级推动”,重庆市印发《重庆市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成功使基层平均应急响应时间由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

  “专业救援力量在技术和经验上具备深厚积累,而社会应急力量则在灵活性和覆盖面上有独特优势,双方合作可以优势互补,最大效率提高减灾救灾效果。”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对此,重庆市此前已下好了“先手棋”,提早布局建设了N支社会应急力量“辅助”队伍。

  高质量“用起来”

  科学布局水陆空立体应急救援力量

  在巫峡巫山段,箭穿洞危岩位于神女峰脚下,体积达36万立方米,一旦发生垮塌,后果不堪设想。为保障长江黄金水道航行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庆市在巫山县常态设置运行一线指挥部,前置工程抢险、水上救援、专业支撑等力量,与气象、规划自然资源、海事等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针对性做好危岩地灾“一点一策”方案,最大限度保障过往船只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巫山县常态设置运行一线指挥部,只是全市将区域布局与重点前置结合的一个缩影。基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的特殊,重庆市立足防范应对灾害事故,坚持力量前置与快速响应结合,平时巡查与战时攻坚结合,应急救援与综合服务结合,构建了“水陆空天”一体化保障模式。

  在水上救援方面,以水上救援重庆长航队渝中基地为中心,辐射主城区域水域救援任务,联动市交通运输委港航海事力量,在各主要干支流域建成水上救援体系。

  在地面救援方面,划分渝东南、渝东北、渝西、主城4个区域,形成“1中心3基地4支撑”运行体系,综合担负区域救援任务统筹、救援物资储备、专业队伍训练等工作。

  在航空救援方面,打造渝北龙兴市级航空应急中心,形成“1+3+N”航空应急救援网络,初步形成市域内1小时、成渝地区2小时航空救援圈,基本实现“下达救援指令30分钟起飞、1小时抵达”航空保障能力。

  在通信保障方面,组建“1+3+41”通信保障队伍,构建370Mhz窄带通信专网、公众移动通信网和卫星网三网融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为555个灾害易发乡镇配发卫星通信终端,夯实断电、断网、断路“三断”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基础。

  高效率“干起来”

  强化实战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这是今年全市首个红色预警,预计水位接近2020年特大洪水数值。”今年6月,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布洪水红色预警,预计黔江区阿蓬江濯河坝站未来24小时将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洪水位,超过保证水位(411.90米)接近4米。濯水镇党委副书记邱朝毅表示:“一接到预警,我们就及时响应,按照预案提前转移了群众,无一人伤亡。”

  不仅如此,今年汛期,重庆市遭遇2008年以来最强特大暴雨,全市上下成功应对18次强降水过程,紧急避险转移10.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5万人,未溃决一坝一堤、未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无独有偶,今年夏天,重庆市出现长达42天的特重高温天气,打破了自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纪录,气温显著偏高、高温日数显著偏多、降水显著偏少。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共发生5起小规模火灾,且4起森林火灾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无重大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森林防火处于可控、平稳态势。

  时刻准备出战、以案为鉴研战、全域机动应战、全力服务保战……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不断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向前迈进。

  高水平“管起来”

  完善制度推动队伍建设质量整体跃升

  今年7月,市应急局联合市司法局发布《重庆市三峡库区危岩地灾应急救援办法》,并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重庆市小切口立法制定的新尝试,从制度机制入手,规范队伍建设。

  “我们从制度、训练、保障、纪律多个维度入手,推进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发展,着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纪律严明、技术精湛的应急救援铁军。”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重庆市从顶层设计发力,提出区域中心、航空网络建设规划,以具体的指标约束和制度规划保障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同时,还通过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明确队伍建设要求、考核目标,规范队伍训练、生活、执勤、救援4个秩序。

  为积极推进市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工程,重庆市新增采购三大类1.8万余台套应急救援装备,大幅提高侦查监测、指挥控制、机动作战等能力;积极回应基层队伍急难愁盼问题,出台了抢险救援费用补偿标准,建立队伍参与救援处置工作考核机制,下发区县、镇街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指导目录,在全市建立抢险救援车辆免费通行制度,全覆盖建立应急救援队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机制化明确“训”的要求,制定应急救援队伍训练与考核大纲和行业队伍训练标准,实现训练计划上报、审核执行、定期考评闭环运行。

  通过高标准“建”、高质量“用”、高效率“干”、高水平“管”,重庆市“专常群”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常备救援队伍、群众救援队伍)结构更加合理,综合保障更加有力,体制机制持续健全,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不断强化,与现代化新重庆相适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市应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在“统、防、救”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做到护江河安澜、保国泰民安。(文/陈嘉玮 图/重庆市应急管理局)

【纠错】 【责任编辑:欧阳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