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重庆碳管家公司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举措?目前来看,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强:重庆碳管家科技有限公司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我们建立了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架构。公司成立之初就组建了科技创新工作组,由我担任组长,聚焦“双碳”政策、业务标准化、咨询工具和方法、数字化平台的研究。2024年,我们进一步优化业务部门职能,分为咨询研究部门、常规咨询部门和新兴事业部,其中咨询研究部门专注于政策研究、业务创新和数字化平台研发。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为8.7%,预计2024年将达到12%以上,体现了我们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
其次,我们制定了激励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2023年,我们在绩效薪酬分配办法中引入“虚拟产值”概念,支持创新性项目。同时,创立“首项目制”,激励业务部门完成首个创新型项目。2024年,我们进一步完善形成独立的《创新项目绩效薪酬管理和优秀研究成果奖励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第三,我们致力于打造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通过提高招聘标准、建立退出制度、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和技能大赛、建立“揭榜挂帅”制度等措施,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目前,公司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员比例由整合前的32%上升至40%,正高级职称人员比例由4%提高至12%,高级工程师比例由25%提高至41%,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四,我们搭建了高端人才“双碳”创新平台。依托集团公司博士工作站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开展“双碳”前沿技术和政策研究。2023年招聘在职博士后三名,在“双碳”模型开发、“双碳”产业研究和绿色金融及气候投融资三个领域进行研究;2024年招聘博士后2名,在产品碳足迹体系和碳标签制度、绿色低碳数字能源两个领域开展研究。此外,公司依托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重庆)中心和重庆市国有企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两大功能平台,强化专家库建设和“双碳”生态矩阵的建设,为开展原创性、协同性和集成式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撑。
最后,我们重视数据资源价值赋能科技创新。数据要素不仅是新型生产力要素,而且作为影响因素对生产力三要素进行质量提升和优化组合。碳管家公司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跨界融合,驱动咨询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十余年业务、数据和专业沉淀的技术上,编制形成《能源碳排放数据编目》《能源和碳排放算法模块集》,实现“数据汇集、算法集成、能力生成和赋能服务”一体化能源和碳排放数据资源平台,辅助咨询报告编制、支撑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