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结合化工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谈谈对“新”和“质”的理解?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还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性可见一斑,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化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更为迫切。
从产业端看--近些年,高端产品、高端装备实现新突破,比如沈鼓研制出超高压压缩机组,解决EVA核心装备各种产品难题;拓烯科技特种环烯烃共聚物实现量产。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面临新情况,如资源约束瓶颈、创新能力短板、结构性矛盾、“双碳”任务等。
从区域端看--重庆作为制造业重镇,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市委市政府指出我们要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去年,市委一体谋划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峰发展来看--建峰从核军工建设,到国家首批大化备装置引进,再到新材料领域尝试,历经三次创业,第一次国家安排核军工建设,第二次争取到大化肥项目建设,第三次建设新材料项目,过程中均体现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已形成“新农化、新材料、新服务”三大产业板块,是核工业系统军转民发展最成功的案例。过去三年来,累计实现营收317亿元、产值260亿元、利润38亿元、缴纳税费20亿元,资产规模124亿元,实现较好发展。但今年以来,内外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循环存有不少堵点、难点。尤其是存在“产品链结构不优、创新链布局不足、上下游产业链生态构建不够”等制约性因素。
在我看来,“新”,即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或新工艺来实现生产力的进步;“质”,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化工新质生产力,则是在化工行业领域中,主要通过创新驱动,采取新技术、新模式等创造新物质、新产品,或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力。
化工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化工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通过研发新产品或开发新工艺,推动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更具竞争力。近三年我们先后投资近20亿元,实施系列创新改造,其中合成氨蒸汽消耗对比2020年降低37%、电耗降低46%,目前合成氨综合能耗998 kgce/t,保持“合成氨”综合能效全国领跑53年;聚四氢呋喃在国内率先攻克醋酐催化剂国产化;国内第一套合成氨弛放气提取超纯氦气(6N)装置实现规模化生产,氦气纯度达99.9999%,在航天、核电、军工、医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5万吨/年碳酸二甲酯项目落地实施,将助力涪陵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链;年产6万吨PBAT/PBS项目开工建设,是重庆市第一个可降解塑料项目。
化工新质生产力也体现在生产过程的低碳化、绿色化。绿色生产、低碳生产是化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开发绿色工艺、采用新型环保材料、推广清洁生产、加强废物处理等措施,实现更多、更强、更特殊功能性的同时,还节省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6万吨/年三聚氰胺装置节能项目落地生效,降低能耗5万吨标煤/年;建成2个国家级绿色工厂和3个绿色产品、2200亩经果林,全面提升了生态环保水平。
化工新质生产力还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智能化改造是化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通过引入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供销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减少供销过程的差错率、延误率。建峰成功创建重庆市第一批链主企业,当前,建峰旗下拥有5家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1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个高新技术企业,7个市级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工厂,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当前,我们正在落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生产力发展,坚持以新质生产力为方向,推进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