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乡村,有无数乡村医生,他们为了让广大农村群众能在“家门口”看病,默默坚守,走村串户,守护村民们的健康。今年53岁的袁作兴就是其中一员。
袁作兴自幼便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他的左腿比右腿短了整整7厘米。可即使行动不便,30多年来,他却用残疾的身躯爬坡上坎,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为乡亲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屏障”。
艰难行医路
1990年1月,经过艰难的求学历程,从卫校毕业的袁作兴成为了开州区白桥镇上桥村的村医,从此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行医之路。
上桥村平均海拔800多米,山峦连绵起伏,山间的羊肠小道是袁作兴每天的出诊路。可无论路边是陡峭的坎,还是幽深的沟,无论遇上狂风暴雨,还是漆黑的夜晚,他都“有求必应”。30多年来,他至少走了上万公里。
2002年的一个晚上,一位村民感冒发烧严重,急需袁作兴前去治疗。他毫不犹豫地翻身起床,背起药箱,拿上手电筒就匆匆出门。
到达村民家中后,袁作兴迅速为其诊断、打针、吃药,并守在一旁一个多小时。直到看到体温趋于正常,他才放心地踏上回家的路,那时,已是夜里一点多。
回家的路上,刚走了十来分钟,手电筒突然熄灭,他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可突然一脚踏空,袁作兴连人带药箱往坡下滚去,好在妻子心系他的安危,沿着路前来寻找将他救起。
“你本来走路就不方便,这些年来你摔了多少次啊,干脆别当医生了。”面对妻子的劝慰,袁作兴沉默不语。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从医是他的梦想,如果没有自己,村民有个三病两痛该如何是好?
第二天,袁作兴又毅然开始整理自己的药箱,继续踏上了行医路。这一年,他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花小钱治好病
30多年来,袁作兴一直坚持“花小钱治好病”的理念,比如常用的柴胡注射液、陈香露白露片、硝苯地平片、罗布麻片这些药,他10来年都没涨过价。
“他就是个大好人哟,收的费很便宜,拿的药还很有效。”年近90岁的村民张文兴是个“老病号”,每月都要找袁作兴拿药,可在张文兴的记忆中,自己单次买药从没超过10块钱。
2015年,袁作兴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需手术治疗,可家里仅有三四万元的积蓄,支付不起手术费。消息传开后,村民们纷纷自发前来探望。
“他平时帮了我们很多,他有难我们肯定也要帮他。”村民黎开珍说。
手术后,妻子借钱给袁作兴买了一辆电动小三轮。从此,袁作兴骑上电动小三轮出诊,成了上桥村最美的风景,也成了老百姓翘首的期盼。而行驶的电三轮车,也成了村里的流动健康教育讲堂。
在袁作兴家的柜子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大沓欠钱的处方单,袁作兴从没有去催收过,好多欠钱的老人已经去世,或者已经搬走。袁作兴说,只要村民需要,他会继续干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