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需要有自己的办学追求和办学精神。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建校至今已逾十三载,学校一直坚持的价值追求和办学精神是什么?
2011年,我来到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十三年来,我一直推崇一个观点——“办有质量的学校,做有品质的教育”,这是我的一个追求,也是我们徐悲鸿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
谈到学校的办学精神,这要从徐悲鸿先生讲起,因为学校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徐悲鸿先生的原名叫徐寿康,后来改为徐悲鸿,这也是他个人很重要的人生价值追求的调整。悲,我的理解是悲悯、是大爱;鸿,是立鸿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立下宏大的志向。我们从徐悲鸿先生的名字和他一生的奋斗历程,总结凝练出“悲怀天下、鸿搏人生”的办学精神,它其实也是悲鸿文化的精髓,在“悲怀天下、鸿搏人生”办学精神引领下,以“自强不息、进无止境”的奔马精神,赋能学生胸怀家国天下,立宏大志向,勇于拼搏,为自己搏击一个好的人生和未来。
在教育评价改革大背景下,徐悲鸿中学以“进步就是优秀”为办学理念,那么,学校确立了怎样的育人目标?为了更好地达成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怎样的育人模式?
一所有历史、有师生的新建学校,承载着重庆市教委、江北区人民政府对基础教育改革探索的要求,承载着老百姓对初中优质教育的期盼。新的合并学校,迫切需要新的办学愿景、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办学文化,去团结师生、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激励发展。基于此,学校在建校之初便确立了“进步就是优秀”的办学理念。
为什么选择“进步就是优秀”作为办学理念?原因在于它有价值标准和价值本位。价值标准就是“进步”,价值本位就是“我进步,我就是优秀。”只要比原来做得更好就是优秀的,这样极大地激励了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信心。所以这个理念它能深入人心,它跟每一个人的进步息息相关,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理念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样的育人理念下,师生进步有目标、成长有方向。学生个人进步,他就是优秀的,学生得到自我价值认可;学生进步督促教师优秀,教师进步促进学生优秀,师生进步则学校优秀,我们进而形成了“让平凡的孩子不平凡,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的育人模式,让师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实现成长。
“初中是最应该被重视、被关注的学段。”提出这一观点,是徐中基于初中教育的关键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思考。作为一所单办初中,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重视初中教育学段,在行动上有哪些具体的体现?
为什么说初中教育是最应该被重视、被关注的学段。我认为那是因为国家义务教育会在初中毕业结束,这将是学生人生的重要分水岭。初中毕业过后,学生会面临四个发展方向:一是考入重点高中;二是考入普通高中;三是进入职业高中;四是告别校园进入社会。
基于以上一些特性,我认为初中教育它具有关键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那么,我们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培养方式和对策呢?总体来讲:一是七年级迈好中学第一步,小学跟中学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要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模式;二是八年级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个阶段学生从儿童走向少年,从少年走向青年,我们要做好青春期相关教育;三是九年级迈好理想第一步。初中是人生重要的分水岭,这时候有理想的学习才是有动力的学习,不断叩问自己“我是谁?”“我的未来在哪里?”“我将如何去实现?”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通过走好初中三个“第一步”,解决初中教育关键问题。
学习能力是孩子在初中阶段必须培养的关键能力。近年来,随着“五项管理”“双减”“新课标”等政策落地实施,徐中如何通过课程和教学,锻造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出既有远大志向,又自强不息、进无止境的徐中学子?
我们所理解的关键能力,在基础教育中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我们认为有五种能力,即:听——倾听的能力、说——表达的能力、读——阅读的能力、写——实践的能力、想——思考的能力。
这些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呢?我们徐中有自己的培养范式。总体来说是:有方法、成习惯、化能力。我们以为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习惯养成来获得的,而习惯的养成是通过方法训练而成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重要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重要习惯,就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方法。
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放在了培养学习有正确的方法。具体讲就是有正确的听的方法、说的方法、读的方法、写的方法和想的方法。“听”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听、边听边记、听出知识的联系;“说”要说清楚、说准确、说完整;“读”要读出语感、读出重点、读出感悟,边读边记忆;“写”就是写作业、做题,定时做、独立做、认真做、尽可能做正确;“想”就是创新,会问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启发是什么?通过日常课堂不断训练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
教师发展方能发展学校。为了让教师能理解、会阐述,把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的的价值导向、学校的教育理念融入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实现强师兴教,徐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的措施和经验?
我们一直认为“教师发展方能发展学校”。2012年,我校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坚持以生为本,发挥“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职能,抓住校本教研关键,依托市、区级教师发展基地的优势,借用专家学者的智慧与经验,用“课堂诊断”式的培训,切实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
我们打造了进步课堂2.0版,即现在的创美课堂,通过课堂建设和课程建设来促进教师专业更好的发展。以创新和尚美理念来引导老师进行课程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简单来讲就是在创新中进步,在进步中尚美、崇尚美好。
我们的创美课堂通过三个环节,一是管好,有效组织课堂,包括纪律、秩序;二是讲懂,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模仿;三是教会,让学生自己能实践、会运用。通过这三个维度的课堂改革来引导教师专业提升,打造核心竞争力,让教师懂教、善教。
此外,学校加大优秀教师引进的力度,激活团队,用三年时间优化学科教学结构,让教师队伍逐步达到一个好水平;依托现有的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用课堂教学,培育和打造徐中名师。市级骨干教师每人每学年推出一场“卓越课堂,我在行动”为主题的讲座,每人每学年上一堂研究课;区级骨干每人每学年写一篇“卓越课堂”的经验文章,每人每学年上一堂示范课;校级骨干每人每学年上一堂公开课;精心组织年度“智慧黑板”使用技能大赛、年度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和年度教学开放周,让教师以课练课,实现主动发展;充分依托“六校联盟”平台,建立“卓越课堂”发展共同体,开展重大教育活动相互观摩、同课异构研究以及课堂大赛等活动,扎扎实实推动“卓越课堂”建设;完善教师的考评和分配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活力。
在“以美育人、美在进步”的办学特色下,徐中把对美的向往、追求、探究,融入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2023年3月,学校徐悲鸿美育馆揭牌,此举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有怎样的意义?
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一直以来,徐悲鸿中学坚持以美育人,逐渐形成了“尚美育人 创新育才”的办学新格局。徐悲鸿美育馆揭牌就是我们贯彻落实教育部“美育浸润行动”的具体载体。尤其是在讲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今天,美育也需要融合育人,通过跨时间、跨空间、跨学科等实现五育并举。徐悲鸿美育馆揭牌,更加丰富我们的育人内涵,引导学生学好悲鸿文化、讲好悲鸿故事、践行悲鸿精神,也融合了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的徐中校园就是一个大型的美育馆,校园的物态设计、师生的美育活动都是在融合育人,而用美育来浸润家长、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的只是具体路径。换言之,就是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要转化为师生的内涵,让师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是美育馆揭牌的重要意义。
十三载砥砺奋进,徐中硕果累累,正朝着“建设重庆市初中名校”的目标不断迈进,在未来的规划中,徐中如何主动而为,引领家长和社会重新认识和定位初中教育。
在我校“十四五”办学规划中,将“创建品质初中、打造名人名校”作为办学目标,以“质量好、品质优、智能化、特色明”为特征,以“文化引领、优化质量、发展特色”为思路。其中,提出了“四名”战略,即:名人文化,以文化人;名师引领,以美育人;名生质量,五育并举;名校口碑,名人名校。从学生人格塑造、教师团队建设、“尚美”育人体系、高分高能学生培养、学校内涵发展任务及特征等方面均做了具体规划和安排,要让品质初中、名人名校的品牌在老百姓心中扎根。
同时,面对复杂、多元、快速变化的办学格局。学校党委决定用主动求变,主动改革,主动创新,去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突破办学的困局,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确定“1246”工作思路:一个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学校高品质办学、高质量发展;两个探索:一是探索党建理念引领办学治校 各方面 全过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品质办学;二是探索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尚美育人、创新育才”办学新格局、育人新范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管得严、抓得紧、学得活、质量好“四项任务”;落实强党建、夯常规、提质量、明特色、优机制 、建集团“六项行动计划”,将学校办成一所让家长满意的初中,一所遵循初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初中,一所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初中,一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初中,引领家长和社会重新认识和定位初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