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的舞台,也是职业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竞技场”和“试金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发现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考学生”,也是“考老师”。在为参赛学生提供全面指导的同时,也考验着这群教师如何将指导参赛中的经验和案例“反哺”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教师王沁深有体会,有过多次参赛经历的她表示,技能竞赛可以检查技能教学中是否重视综合能力,特别是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把握、融进了新技艺、新知识和新方法,是对技能教学从“学”的过程到“教”的过程的一种全面检阅方式。
在王沁看来,通过竞赛,了解、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加以改善,促进了技能教学工作的深化与提高。而她和另外一位教师张谋去年带队并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技术赛项的比赛,双双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据专业教师张谋回忆,自从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便深切感受到,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技能培养。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专业教师走进生产轨道交通车辆等一线企业工厂参加实践,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职业教学活动展示周,展示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组织专业课老师开展“岗课赛证”融通教学,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应急处置能力等融入课堂……
张谋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培训,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深入地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和教育技巧,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据了解,因在带徒传艺、教研教改、培养教师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自动化系正高级讲师官伦被评选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荣誉称号。
在四川仪表工业学校,还有不少像官伦一样的优秀教师,创造着教育教学的精彩。诚然,“以赛促教”真真切切推动着教师不断革新自我、提升自我,在新的赛程上更加出彩。
“仪以立校、臻以树人、表里俱实、德技双馨。”走进四川仪表工业学校,16个大字映入眼帘,这不仅是学校建校48年来一直秉承的办学理念,更是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与时俱进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生动写照。
聚焦培养企业所需、与时俱进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不断激发学生学技能、钻技术的热情和干劲,培育一批技术能手和工匠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2023年10月23日至27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承办了“巴渝工匠”杯第六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决赛暨重庆市工业控制技能竞赛,来自全市中高职院校、知名企业的200余名选手展开角逐。同年12月14日,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轨道交通信号控制技术赛项全国总决赛在四川仪表工业学校落幕,来自全国73支队伍参加……
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各专业技能“大比武”,校级、市级或国家级技能大赛。数以千计的参赛选手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在赛场上展示技能、切磋技艺,在赛场下交流互鉴、共同成长。
从最初报名到参加比赛获奖,学生们身上的变化显而易见。“一开始是好奇和迷茫,训练过程中感觉焦虑甚至想放弃,最后收获喜悦和自信。”从赛前准备,到赛中发挥,再到赛后反思,一次次的历练,学生在技能竞赛中“百炼成钢”。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竞赛不仅考验选手的技能,更考验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加技能大赛,不断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练就了我过硬的技术本领。”谈及参赛收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大赛轨道信号赛项全国一等奖获奖学生张浩轩坦言,虽然备赛期间非常辛苦,但也特别有意义,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自己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和张浩轩搭档的另一名参赛学生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与维修专业的邱思程,作为团体赛,两人之间更注重培养默契,因为比赛要求焊接和排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开始他们俩总会因为各自速度差影响比赛整体节奏。为解决问题,俩人一遍遍梳理所有流程,再重新进行任务分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终俩人共同获得了该项目团体一等奖。邱思程说,自己目标很明确,希望通过参加大赛磨炼技能,工作后能够尽快上手,能够成为行业翘楚。
据悉,建校48年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已累计为国家仪器仪表行业和重庆市经济建设培养输送4万多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出了全国技术能手粟道梅、全国技能大师刘平、川仪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明、全国最美中职生刘乔、大国工匠-职教之星李海涛等一大批全国技术能手、技能大师、企业家和优秀学子。
“参加跨境电商与传统电子商务比赛相比,更加注重英文与计算等偏综合类方面的素质,包含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能力。”学校管理服务系财经商贸教研室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高宇,同时也是学校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身兼数职的她常常把信息技术专业的内容融入到指导学生参赛中,在跨界与创新的尝试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宇不仅指导学生参赛,自己也坚持参加比赛。“之前是做不完的题,于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就想,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提高效率?”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她充分利用电子表格排序、求和、求平均值,经过摸索,在实践操作中大大提高了效率,她也将这样的“取巧”教给了学生。她说,除了跨境电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们学会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办公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
高素质师资队伍推动高水平办赛参赛,高技能竞赛“反哺”高质量教学成果。最终,高宇指导的学生冉小芳获得2023年“畅享杯”全国数字商业技能大赛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赛项一等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近年来,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坚持以大赛为引领,积极通过以办赛参赛检验教学成果,锤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教师参赛激发了教师队伍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积极性,对促进大赛成果与职业教育改革转化,带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1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以上。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大赛、技能竞赛共获奖62项,教师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本,开发市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参与“1+X”证书试点6项。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学校把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摆在教育教学突出地位,发挥“以赛促教”优势,增强“以赛促学”氛围,提振“以赛促改”勇气,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切实以大赛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助推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
“承办竞赛提升了学校服务管理能力及部门团结协作能力,也使师生的比赛风采得到展现,促进了人才培养、学生技能的提高。”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技能大赛成为校企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成长的机会。
譬如构建了校企多元对接的“5421”工程。即“五个共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评价管理、共建师资队伍;“四维对接”:招生对接招工、课程对接岗位、实习对接生产、企业文化对接校园文化;“建设两个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创设一校多企的合作形式。
不仅如此,学校还构建了选拔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如依托官伦电工技能专家工作室,选拔优秀的竞赛人才,配备一流师资和一流实训操作的场地、设备,为学生赛前练习助力;大力支持专业教师报名参赛,制定与评职称、评优评先挂钩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师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成工业4.0教学工厂、机电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共计3000平方米合计400余套设备;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控制、工业4.0赛项中国集训基地与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3年工业4.0、工业控制、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移动机器人四个项目重庆市选拔集训基地;聘请第46届国家集训队专家和教练员为基地技术指导……
实践证明,技能竞赛已经成为学校教学之魂、实力之根、魅力之源。通过举办技能大赛,搭建了院校、专家、企业间的桥梁,引入了行业领域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成果突出,不断刷新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市级技能竞赛奖项获奖人数,共同推动着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近三年,学校师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共计63个,其中全国特等奖2个,一等奖13个;获市级奖项74个,一等奖26个。学校教学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机械行业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特等奖1项。
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四川仪表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李波表示,技能大赛的举办见证了每一位选手的认真严谨,为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助推职业技能教育转型升级搭建了交流平台,学校将认真总结经验,把大赛资源和成果转化好、学习好、利用好,更好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让更多的学生看到更高、更远、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和出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