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重庆市两江中学校积极践行“上善若水·善天下”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引领、精神聚力、师资优化、管理精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思想,紧扣“高质量教育教学、高水平特色发展”的育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和盲区管理为抓手,办学质量突飞猛进,体育艺术特色发展硕果累累,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答卷。

新时期,如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现“小我”与“大我”的同向奔赴,为学校双高发展贡献力量?走进两江中学,感受该校教育追梦者的仁爱初心、育人智慧、躬耕情怀,通过他们朴素真实的讲述,传递两江教育的感动力量。

身形娇小但活力充沛,9月开学季的一个酷热午后,和两江中学团委书记张莉的第一次见面,从一句热情洋溢的“hello”开始。2015年毕业于西南大学,从事英语教学,2016年参与团委工作,张莉所认知的工作岗位职能就是:守好初心,做好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学校高水平特色发展。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团委书记。自2016年参加共青团工作以来,张莉以“搭建青年平台、团结青年团体、凝聚青年力量”为工作目标,着力打造“活动引领,德育渗透”的共青团特色。

张莉认为,“老师应该是多边战士,不只是教书,专注教学,局限自己的学科,需要各方面拓展,实现多元引领。”

“强调多面,不仅对老师的发展有现实价值,对学生也是一个启发,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的可能。”

巴黎奥运会期间,张莉特别结合英语教学,融入了爱国教育。“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教学还能全面带动,展现老师的教学魅力,也让学生更亲近信任。”

同事眼里的张莉充满活力,很有战士风范,每天都能看见她,在教学楼各楼层间穿梭快走,干事也一直风风火火。

做实主题教育,加强信念引领。张莉会组织团委每年开展“行走的团课”、线上线下主题团日活动等10余次。2023年,校团委共计开展团队课团队日活动16次。带领团员们走进王朴烈士纪念碑,走进渝北区人民法院、重庆科技馆、西南政法大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等。

在规范组织建设,强化自主管理方面,张莉也体现了一位全能“战士”的战斗力。

除了带领团委推动完善了《团员管理制度》《学生会工作手册》等制度,张莉还组织开展了学生会交流活动、学生会总结表彰大会、新年联欢暨表扬活动等。

“今年的目标是进一步强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更多参与城市管理实践和素质练习。”

对于如何做到高质量教育教学、高水平特色发展?张莉的理解是“高质量就是要注重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只有立足多元创新,真正实现百花齐放,才能彰显学校的特色发展。”

秉承“人文育心、科技启智、实践创新、艺术尚美、体育强身”的教育理念,张莉带领校团委积极配合各年级学科开设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方面特色课程,组建了三十余个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主动、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张莉介绍,高水平特色发展是学校思政教育的核心载体和重点,学校以搭建高标准学生社团、组建校级专业队伍为抓手,加强美术、音乐、体育特长生管理,着力打造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田径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网球队等,扎实推进体艺特色教育。

校团委与渝北区团委、区人民法院、西政团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寻求多元合作机会,不断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此外,还积极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融合资源,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系列实践活动,凸显独特优势,成为了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连续四年积极开展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并在全国以及重庆市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每年,学校会常态化、创造性开展校园文化节、心理健康宣传月、国旗下展演等系列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多元活动启智育人。

“依托校园文化节等创新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创新展示学科魅力,既为教师搭建了展示专业能力的第二讲台,也为学生开启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实现了教师能力培育与学生成长的比翼齐飞。” 张莉总结。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严爱相济,启智润心,初三年级主任谢亚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精细化管理和盲区管理,解锁了一位优秀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的工作密码。

“多年的班主任角色,让我深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和琐碎的工作,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苦的汗水,是不会有收获的。”

对于如何带好学生?谢亚的秘诀是:用心、用情对待每一个学生。谢亚认为,一个好的老师或班主任应具备“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

发现班级一位同学比较懒散,作业也很潦草。谢亚主动和他谈心,询问学习上的困难。在一次英语课堂上,他竟然破天荒地举手要求主动回答问题,而且回答非常准确。谢亚当即在全班的学生面前肯定并表扬。以后,在课堂上,这位同学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许多。

“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谢亚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心的火焰,激发内驱力。

为提高学生对单词记忆的兴趣,谢亚特意设计课堂小游戏,把一个单元的新单词融入其中,通过消消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不再感觉到枯燥乏味。

谢亚还透露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管理小技巧,自己管理比较严格,制度必须较真,但要柔性对待。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对于少数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听写20个单词,如果能对一半,就能得到表扬。

而且表扬也有技巧。这时候,谢亚会打开她的花式表扬技能包,比如奖励文具、代金券,课后与家长交流合谋,投其所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谈及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谢亚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想出彩,必须教育教学两手抓。很多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学习没有成就感,其他方面找不到存在感。”

谢亚认为,在学校双高目标背景下,站在年级主任的管理者视角,必须以精细化管理和盲区管理为抓手,抓细节、重过程、强体验,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制度、优化管理,促进育人质量提升。谢亚介绍,学校通过深化德育改革,不断优化并完善学校管理细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细化年级组、班级管理,优化年级组、班主任考核;结合德体处、值周组、年级组、学生会检查评比结果,完善管理与精准考核,做到天天有公示,周周有评比,月月有考核。

精细化管理、盲区管理如何落实落地?“学校通过过程管理,细化管理与考核办法,严格常规管理程序,通过值周组、学生会的检查管理,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

狠抓精细化管理,让学校管理没有盲区:校园划分若干个网格,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分工内容,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实现“责任全覆监管”,推动校园安全。

两江中学还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活动、校园育人环境入手,在时间、空间上挖掘精细化管理的深度,打造精细化管理的高度,彰显精细化管理的温度,从而真正提升学校管理品质和社会满意度。

“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使学校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特色。学生在校园里充满了亲切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就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谢亚说。

“教育,是一朵诗意的花。我们要时时灌溉自己的教育情怀,做教育路上的追梦人,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近日,两江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邓红英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

以责任为肩,家校协同共育,让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这是邓红英老师的信念。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2009年参加工作,有十五年教龄的邓红英感触良多。“2008年异国支教的经历,让自己在教育理念打开了视野,思考也更深入。”

观念的转变除了源自经历的丰富和眼界的开阔,更多来自榜样的引领和环境的浸润。

“在学校,许多老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要么讲课、备课,要么找学生交流谈心。”不同老师有各自的特性,同中有异,但对学生个性都充分尊重,让学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邓红英说,刚开始接触教师工作,自己也经历了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像“偷师学艺一样。”

邓红英认为,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还需要有很多特质,比如有情怀、有智慧。因为有情怀,所以会带着爱与同学相处,会以温和的态度,让人如浴春风。

“教育面对的是人,不是商品,老师教育方法理念的差异,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邓红英很自然地谈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争强好胜’,我认为‘争强’可以,但不能‘好胜’。不管做什么,要尽力做好,不留遗憾。”

争强首先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班主任认认真真,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不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和引导,是浪费时间,后面回想起来会愧疚终生。”

争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向上,在邓红英的班级,她不允许有同学抱怨、发牢骚。

如今,邓红英发现,“争强”所汇集的班级正能量效应已经显现,许多原本内向的同学,在班级交往中变得更热情,更愿意帮助人。

“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杰出人士,但希望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乐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人。”这是邓红英对于所谓“争强而不好胜”的完整理解。

“好的班主任,诀窍就是情绪稳定,要有包容心耐心。要做好的教育管理者,就是要收买人心!”

邓红英透露,每次备课,内心会浮现这样的念头:每一堂课都是在证明老师的实力,要能够在课堂上征服学生,要变成学科的权威。这种执念,让邓红英感到满满的收获,甚至“很过瘾”。

工作上获奖了,会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邓红英固然高兴,但最大的激励还是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荣誉。看到同学崇拜的眼神,是邓红英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而这一刻的潜台词是:看到没有,班主任很拼,在挣表现,你们也不能落下。

“教别人要以身作则。如果学生不知道,没看到,我会自己说出来,王婆卖瓜……”说到这里,邓红英也不由笑了起来。

所谓收买人心,还需要讲究策略和智慧。比如:要恩威并施、刚柔并济,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名道姓严厉批评学生;单独面对学生要温和,一对一交流要保障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和谐……。

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邓红英还重视家校沟通,随时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特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一纸书信传温情,关注学生身心成长,共创美好未来。每个周末,两江中学的所有学生家长都会收到一封来自孩子所在年级的来信——《致家长的一封信》,这是学校开展家校沟通的又一新举措,彰显年级管理特色,充满教育温度。

“家校沟通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认真专注地倾听家长诉说,与家长建立教育同盟关系。”

邓红英介绍,学校经常会通过开展法制、心理、安全等教育,利用家长会、班级家长群等多种家校交流方式,以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近年来,应家长及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切,学校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明确落实心理健康“135”措施工作职责,聘请西南政法大学和西南医院知名专家团队担任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专家,提高工作效能,积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新局面,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要一丝不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郑合贤一直秉承的信条。自2019年进入两江中学以来,郑合贤老师致力生物教学,关爱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生物学梦想在两江启航。

谈及自己的专业选择,郑合贤表示,自己在高中阶段就十分喜欢生物学科,尤其对微生物感兴趣,这主要源于自己老师的影响。高中阶段,生物老师很幽默,让人感觉轻松,也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她最终毅然选择了生物学科,“受导师影响大,爱泡在实验室搞项目,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向学校主动请缨,开设生物竞赛课程,郑合贤的初衷很单纯,就是希望通过生物竞赛,让学生们多一条实现梦想的路径。

如今回想起来,这其中还寄托着郑合贤对生物学科的专业热爱,可以说是“完全凭借一腔热血”。不过,满腔热血的郑合贤很快迎来了当头棒喝。

首先是教学团队准备。不像其他学校有专门的竞赛教练,学校所有生物老师都有自己的日常教学任务,而生物竞赛对师生的知识储备和持久力要求都更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一共十几本教材,每个老师备课强度很大,需要生物组内多个老师分工协作。

此外,培训授课时间长,不是一个月、两个月,需要利用课后及周末时间,且覆盖寒暑假,这难免出现时间冲突等状况。

而在学生参与这一块,情况也不容乐观,2020年,几番动员下来,学校第一届竞赛培训只有3名学生参加。

不少学生还会因为吃不了苦,出现半途退出的情况,需要及时做思想工作。

这些都是当初郑合贤未曾考虑过的现实问题。

困难当前,怎么办?用郑合贤的话来说,“只有集中精力,玩命死磕。”

幸运的是,得益于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今年,参加学校生物竞赛培训班的学生总数,已经近30人,教师队伍也基本稳定。

“生物学实验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还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启迪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好生物,关键在于大胆假设严谨实验,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尊重生命。” 郑合贤侃侃而谈,每种生物生命都值得珍惜,了解生物规律多样性的价值后,更应该尊重生命之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生物赛事,往往涉及到对生命科学的深入理解与实践。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良好的沟通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学习热情。”

回顾近年的生物竞赛教学工作,最让郑合贤满意的是,这几年和学生一起,“参与各种生物竞赛和创意实践,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事情”。

针对植物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型,学生们把平面模型做出立体、有声、可拆卸的产品,用于科普教学,培养锻炼动手能力,这些亮点打动了评审专家,最终成功获奖。

2024年7月,郑合贤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农田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及标本制作》入选2024年中国生物物理中学生卓越项目名单。

对郑合贤来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郑合贤眼里,没有后进生,关键在是否努力,能否潜移默化培养浓厚兴趣,能否恒久坚持。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两江中学生物教研组的学术研究氛围日渐浓厚。去年,郑合贤、王爱香、裴汭超老师辅导学生参加2023年全国生物学联赛,获评优秀教练,辅导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荣获重庆市二等奖1人。

对于未来,郑合贤充满憧憬:“现在和AI联系起来,争取从高一开展竞赛培训,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可以挖掘。”

守初心、创特色,凝心聚力谋发展;勇担当、强质量,实干笃行展风采。

在两江中学,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活跃在讲台,深耕在教学一线,他们以教育家精神诠释师者本色,坚定心有大我的理想信念,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新征程上,两江中学全体教师将坚守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全心全力谋发展,用心用情做教育,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教育教学、高水平特色发展新篇章,为渝北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贡献两江力量!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