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鉴,中学特级教师,在重庆市求精中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及班主任。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唐鉴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渝中区名班主任,渝中区优秀德育工作者,渝中区唐鉴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渝中区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曾获全国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国语文赛课一等奖,重庆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重庆市班会比赛一等奖等近百项荣誉;主持市级重点课题,指导教师学生竞赛获奖数十项。

教学能手、电竞达人、足球教练、网络博主、心理分析师……重庆市求精中学校的语文教师唐鉴有着许多“身份标签”。他说,教育不一定只是在教室里讲学习或者做管理,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可以抓住契机开展教育。

而这些“身份标签”,就是唐鉴从教24年来,在不同契机下教书育人所积累而来的“多重身份”。他教学有道、爱生如子,既是传道授业的经师,也是铸魂润心的人师。他希望自己是学生未来形象的“雕刻师”,帮助他们“少走弯路”,走向更全面的未来。

唐鉴的教育生涯,是从一所薄弱学校开始的。那时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缺失,使得许多学生不仅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还在品行、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初出茅庐的唐鉴没有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在他看来,“人不能被环境左右”,而应以着眼于长远的思维方式,做环境的“主人”。年轻人充满了干劲,踌躇满志:努力钻研,不断精进自身能力,丰富教书育人经验,“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得起我的职业生涯。”

在这所学校任教的7年里,唐鉴不仅在专业水平上得到了快速提升,逐渐成为学校里各方面能力都突出的“全才”,更从不同的“教育样态”中,看见了学生的多样性,收获了丰富的教育体验。

唐鉴说,每当回头看自己的青少年时期,总觉得那时如果有师长从旁给予更多指点,自己就能少走“弯路”,成长之路会更加顺畅。这使得他愈发坚定了“成为好老师,让学生少走弯路”的想法。

走上教师岗位以后,这样的念头驱使着他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他们看成年少的自己,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影响他们、引导他们、改变他们。

学生小亮因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曾是街坊邻里口中的“不良少年”,唐鉴用生活中的关心打动他,用情感上的尊重征服他,用正道引领和要求他,让他离正常的学校生活越来越近;学生小超因长期无人引导,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认知偏差,唐鉴和他谈心,理解他的选择,维护他的尊严,解答他的疑惑,引导班级同学形成友爱、和谐、彼此尊重的氛围;没有监护人的学生小竹尽管遭遇了生活苦难,但每年生日都能如期收到唐鉴准备的生日礼物,感受逆境中的关怀与温暖;当被霸凌的小瀚感到害怕无助时,唐鉴张开双臂挺身而出,似一棵大树扎根在小瀚幼小的心灵中,为其遮风避雨。

唐鉴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们传递着“人不能被环境左右”的志气,也用心诠释着“让学生少走弯路”的初心。

2007年,唐鉴调到重庆市求精中学校。外部环境有了改善,唐鉴的教育初心和目标依旧,他仍是爱生如子的唐老师,对每个学生倾注同样的爱,但又能从每人的日常言行中,发现潜藏其中的深层问题,及时把握教育契机,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学生小忻品学兼优,但却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父母离异,唐鉴时常陪她散步聊天,教她不要因为大人的事情影响自己的生活;学生小风性格叛逆,唐鉴从他的爱好出发,为这个科学迷争取参加“雏鹰计划”的机会,让调皮的少年“展翅翱翔”;学生小黄走路总是低头含胸,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唐鉴为她设计分层目标,经常对她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最终让她变成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姑娘;学生小赖因自卑心理不愿交朋友,唐鉴看到她的财商优势,顺势带着她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悦纳自己、善待他人;学生小汤性格畏缩怯懦,唐鉴带着他打棒球、听心理讲座,让他走出心灵的阴霾。

很多学生都说,“唐老师是我的心灵导师”。在唐鉴看来,“老师,不仅传授知识,也培育道德人格,这才是师者理想的模样。”因此,他重视对学生的陪伴守护,利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知识积极调整学生的情绪心理状态,进而实现对学生个性人格的修正和重塑,让他们的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更加顺遂。

今年47岁的唐鉴,在保持职业热情的同时,也用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盈着自己的生活。

他喜爱阅读,能在百书中笃定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也会著书立说,分享、传递自己的育人感悟;他喜欢踢足球,是电影发烧友,演过小品。

唐鉴说,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的综合发展尤为重要。在这一时期内,要让自己尽量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成为一个爱好广泛的人,这样“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都将会是你人生中一笔宝贵而无形的财富”。

长久以来,这笔“财富”滋养着唐鉴,他更将其巧妙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希望以自身知识的宽度与广度为学生开辟出无限可能的未来,以个人对事物的思考与不懈追求,成为激励学生进取的“榜样”。

“游戏的构成是什么?它吸引人的部分有哪些?这款游戏有哪些优势又会带来哪些弊端?”在不少老师和家长那里谈虎色变的游戏,可以成为唐鉴和学生们严肃交流讨论的话题。他带着学生参观朋友开的游戏研发公司,分析这一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发展趋势,让学生看到完整的行业生态链,引导他们理性认识游戏而不沉迷。

作为影迷和历史迷,他用电影辅助语文教学,还给全校学生开电影和历史讲座;他是球迷,两次作为教练率领学校足球校队打进渝中区决赛;他是歌迷,学生参加演唱比赛他现场去助唱;他带学生鉴赏歌剧、参观美术馆,带学生写诗写小说写剧本写歌词……学生们跟着“最酷”的唐老师,总能获得一些非同寻常的经历。

2019年夏天,求精中学组织学生到北京开展研学活动。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大水法”前,唐鉴带着学生们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诵。昔日的辉煌景象和眼前的残垣断壁重叠交错,唤起了学子心中对家国的思考与吾辈自强的斗志。

什么是德育?唐鉴认为,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引发他们的共鸣,才能使“立德树人”更加鲜活。他说,如果要向学生传递“坚持的意义”,比起单纯地讲述坚持的故事,他更愿意和学生来一场球赛,教会他们在劣势中也不要随便“摆烂”“躺平”,要对队友负责,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坚持到底总有“翻盘”的机会。

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从教24年,唐鉴累计获得校级以上荣誉及奖项上百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三次,市级一等奖八次,区级一等奖十余次;还获得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而这背后除了有唐鉴为学生提灯引路、育梦成光的付出,还有他对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

唐鉴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实用”为主,主张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2019年起,唐鉴以自己的带教班级——求精中学初2019级3班为试验田,展开了一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实验。

这个班首先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问号班。唐鉴希望班级学生能够“爱求知、善探究、能谦逊”。而同样爱求知的唐老师,就在这个班做了关于语文课程设计与实践的探究。其中,学生每天的语文作业只做一两道题,班级语文成绩却在年级稳居前列,还实现了在“双减”背景下推动语文教学减负提质。

“我主要想解决学生的习题和效率问题。”唐鉴介绍,为了开展这场教改实验,他在2018年就着手准备,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在上届学生中通过数据采集编订自己精选的练习集,进行习题课程的优化设计。

在此基础上,他将整个初中需要给学生重点讲解的习题,分成了四大版块,每个板块下面分了大约二十个基本题型。采用精讲精练的方式,每周解决一个题型。也就是说,除了作文以外,学生每周都只做同一个题型的练习,折合到每天,只布置一两道该题型的题。这样学生每天的语文作业时间,只需要五到十分钟,最多二十分钟。与此同时,通过每半学期一次的题型知识检测让学生加强题型记忆,逐渐让全班学生形成牢固的题型意识。

而减负提质并不只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习质量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唐鉴在问号班开展的语文课程设计,是一个模块化、体系化的综合语文课程体系。

包括为解决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思考习惯而设计的每周一节思辨课,让学生理解研讨与争论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为解决学生阅读不深入的问题而设计的名著与课外阅读系列课程,将家长引入课堂,让周末阅读沙龙成为班级各个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为解决学生不爱阅读,没积累,没思想的问题,设计了专题汇报课,通过带领学生做近四十个内容专题,找到突破语文学习障碍的窍门;还有旨在培养行家能手的作文课、口头表达课等。

唐鉴曾说“如果我的教学停止进步了,我的教学生命也就死亡了”。他从未停止研究的脚步,实打实地期望做一个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智慧型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而在班主任工作上,唐鉴更是在日日积累和精进中成为了大家的“领头雁”。2013年,唐鉴班主任工作室在求精中学成立,而后,该工作室相继获批“重庆市唐鉴班主任工作室”“渝中区唐鉴名班主任工作室”,并被渝中区总工会评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唐鉴也鼓励学员们做研究、搞实验、会创新。

依托工作室这个载体,唐鉴和学员们花费三年时间,在三个不同的学校中分别选择了一个重点班级,采用全程伴随、精准指导的方式,协助班级和班主任的成长和发展。班级管理框架的搭建、班级文化的软硬件设计、德育竞赛的理念与技巧,德育文稿的撰写,聚焦每一个与班主任工作紧密挂钩的研究主题,唐鉴“手把手”教,充分给出班级管理的修正建议,帮助学员在实践中掌握解决真实问题的本领,提升带班育人的能力。

不甘于平庸的唐鉴还时常带着学员“玩点不一样的”。工作室的多数研修活动,不是在教室会议室,而是在咖啡屋、茶座和水吧;除了研讨、班会、德育竞赛等传统的研修形式外,他们还创编《电话手表公约歌》,创编录制德育剧《亲子之战》,分别获得过重庆市德育作品一等奖、重庆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一等奖;集工作室之力录制系列教育视频《唐老师的教室》,他们在素材搜集、话题选择、观点阐述、录制播出等环节深度参与;工作室出品的教育类小说《初中那三年》,取材于真实教育案例,讲述学生成长、班主任经验和教育主张,让年轻班主任在书中看到了开展工作的经验,家长在书中学到了教育子女的方法,而学生则在书中找到了一些成长问题的答案。

“教育本就是一个让人突破自身局限的过程。”唐鉴相信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他满怀热忱,在日复一日的突破中逐渐成为“全能”教师,也推动着他的学生实现全面成长。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