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近年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显著增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是全市教育领域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在新征程上,重庆职教该如何实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今天,我们邀请到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赵晓峰做客本期访谈,交流分享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院校实践。

当前,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于一所职业院校来说,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尤为重要。什么是“工匠精神”?学校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塑造的?

当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为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注持久、敬业创新、追求卓越。航天人的精神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将航天精神谱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行航天精神特色的“三全育人”大思政育人格局。

当代工匠精神内涵可概括为五个方面: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注持久、敬业创新、追求卓越。航天人的精神与工匠精神一脉相承,航天人的“敬业担当”彰显工匠精神、航天人的“严慎细实”体现工匠精神、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弘扬工匠精神、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大国工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我们更需在建设航天强国进程中弘扬传承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更具创新求变的时代特质。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育人、育才相统一,致力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将航天精神谱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行航天精神特色的“三全育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实现培养“航天+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技术装备等资源的共生利用和高效配置方面独具特色,为行业企业办高职院校贡献特色育人方案。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航天第七研究院行政主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独特办学定位是什么,如何践行具有航天特色的办学之路?

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以加强“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五金”建设为基础,探索“一体两翼八融合”央企特色办学模式,服务航天强国重大战略。

学校充分利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央企办学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以加强“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五金”建设为基础,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度开展校企军地协同育人,积极探索“一体两翼八融合”央企特色办学模式,服务航天强国重大战略。

深度对接航天、部队和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需求,构建“航天+信息化+”专业集群,打造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等“金专业”;转化中国航天真实项目为教学内容,提供专业和课程建设的航天场景,打造航天“金课程”;与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搭建学术交流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平台,与航天兄弟单位建立校企骨干互派长效机制,建立“双师”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打造航天“金师资”;引入中国航天3条真实产线,校企军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工程技术中心,打造航天“金基地”;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教材数字化改造,校企军共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航天“金教材”。

在这样的办学定位下,学校近年来探索形成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校企军“价值共生+协同育人”新理念,形成了校企军“四对接、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航天+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立足校企军“价值共生+协同育人”新理念,在人才培养实践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校企军“四对接、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航天+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一是建立三会一团体制,校企军机制对接、主体融合;二是航天+信息化+技术技能优势互补、科教平台对接、产学研赋能融合;三是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规格对接、岗课证标准融合;四是实施课堂革命,实训与生产对接,教学做过程融合。

通过校企军“四对接、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施,提炼了校企军“四对接、四融合”培养高职“航天+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学校为航天及国防军工企业输送10000余人,教师个人和团队获国家级荣誉35项,出版专著、教材60多部;为航天企业、部队培训技术骨干50000余人次,累计纵向横向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

由于人才培养有一定周期性,从更高要求来讲,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仅要紧跟产业,更需要前瞻发展。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来在专业设置上,怎样体现聚焦产业发展,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又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整合多方资源,校企共建7个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共建订单班等“定制班”120余个,搭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产教融合网络平台,集中航天高端装备行业资源优势,提供高质量产教融合服务。

学校成立航天院士以及头部企业、地方政府、部队、行业协会等专家和领导参与的校企军地合作理事会,牵头做好省级航空航天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运行工作,形成整合多方资源的共享机制。全方位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岗位需求,深入洞察行业企业的产业布局和岗位能力要求,将行业人才需求和院校人才培养对接起来,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校企共建7个专业群指导委员会以指导专业群建设,校企共建订单班、学徒班、军士班等定制班120余个。优化产教融合管理结构,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工作+项目引领”的特色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办法。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搭建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产教融合网络平台,一是与重庆市渝北区政府、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牵头成立重庆市“空天”市域产教联合体,搭建市域航天航空产业横向联通平台,构建以理事会主导、“政府+学校+企业+协会”的实体化运行模式。开发供需对接平台,通过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重庆空天产业科创园、高端装备制造融通创新科技园区,推动组织实体化、功能实体化;二是牵头成立全国航天高端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航天领域校企跨区域纵向贯通平台,集中航天高端装备行业资源和精力,提供高质量产教融合服务。

面向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乡村振兴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的机遇,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院校如何更好地抓住机遇与挑战,参与并融入其中,彰显职教优势,寻求发展机遇?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

采取“高校+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建立“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站”,进行无人机人才培育、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等,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大幅提升新田村现代化农业的水平。

学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扬航天精神,多措并举,对口武隆区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人才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具体举措包括:以资金帮扶,助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实施;以多渠道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通过职工福利、党团建活动、教学调研、写生、大学生“三下乡”等形式推动消费帮扶。同时,以高校优势,推进消费帮扶提档升级,多个二级学院为火炉镇新田村制作宣传片,搭建电商平台、直播平台,为10余种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等,为新田村农产品“走出去”开拓渠道,从技术上对消费帮扶提质。

学校深度推进校企联袂,共同服务乡村振兴,采取“高校+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在新田村建立“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站”,进行无人机人才培育、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等,推动新田村智慧农业发展,大幅提升新田村现代化农业的水平,为新田村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培养拔尖人才,也要培养大国工匠、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围绕不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未来发展的思路是什么,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发力?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服务航天航空、服务国防事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聚焦办学特色,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到2030年,努力将学校全面建成航天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

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开放办学、科学管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办学理念,坚持“服务航天航空、服务国防事业、服务地方经济”办学宗旨,不断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谋划未来,发扬办学历史中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航天精神,明确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思路、树立奋斗意识、突出重点任务、聚焦办学特色,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到2030年,努力将学校全面建成办学理念先进、体制机制完善、培养质量优越、服务能力强劲、航天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本科院校。

非常感谢赵校长聚焦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于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做法介绍和经验分享。面向未来,我们期待职业教育能够培养输送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积极投身于各个行业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会。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