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深化产教融合,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如何具体推进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发展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学校如何为地方和企业提供需要的人才服务?
我们坚持德技兼修,实施高素质工匠培育工程。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通过文化红润、教学滋润、实践浸润、以赛促学等举措,大力培养德技双馨的巴渝工匠、能工巧匠。
一是文化红润,培育三大精神。学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能瑜、张宏亮等到校开设讲座,引导师生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意识,树立争当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远大志向。教育引导师生始终牢记“厚德、博学、笃行、乐业”的校训,传承弘扬“锲而不舍、砥砺奋进”的学校精神,毕生践行“知行合一、德技兼修”的学风。
二是教学滋润,提升职业素养。学校将劳动精神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举办劳动教育活动月,培育热爱劳动、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和学生。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将三大精神的培育建设写入教案,融入课堂。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还采取柔性引进、自主培养和临时聘请相结合的策略,引进企业一线高级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推行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的双向交流制度,让教师每年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培养具备三大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是实践浸润,强化职业认同。学校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认知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为学生精选指导师傅,推行现代学徒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浸润职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通过创新“工学交替”模式,优化“园校融合”机制,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增强弘扬工匠精神的自觉性、主动性。
四是赛马比拼,锻造大国工匠。学校积极承办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大力建设世界技能大赛市级集训基地,让广大师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比拼赶超、精益求精的备赛比赛中磨砺出高超的技能技艺,锻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新时代以来,我校学子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15项次,市级奖项231项次,近3年的获奖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大赛获奖学生雷厚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王永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录取攻读博士。
坚持双轮驱动,实施新“双高”建设工程。
未来10年,学校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围绕新“双高”建设和“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两大核心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实施“五金”强基、科技提升、数字赋能、文化兴校等8大行动,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双高”院校。为此,学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实施强基行动方面。学校将聚焦国家新一轮“双高”建设计划,大力打造金牌专业、金牌课程、金牌教材、金牌师资、金牌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数字化水平、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及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从而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适应产业升级方面。学校将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构建“1+2+N”的专业新架构,形成层次分明、结构互补的专业集群,高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融汇,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坚持五育并举,落实三全育人,持续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行“岗课赛证”融合培养机制,开展混合式教学,试点现代学徒制,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推进科教融汇方面。学校将坚持以科教融汇为发展新动能,持续加大教科研投入,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同时,持续推进“双创”战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如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社会培训、技能评价等,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