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进,当前,高新区紧扣“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设一流强区”战略目标,坚持“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并提出“新智慧教育”实践探索。基于这样的背景,如何解读“新智慧教育”这一概念?
我理解的“新智慧教育”是在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的区域教育发展新理念下诞生的,探索由高度统一的“人的智慧化、技术的智能化、生态的协同化”数字化教育,助力教师精准教学,提升区域整体育人质量,是落实国家数字化育人战略的新途径。
近年来,在高新区“新智慧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着力打造“品质一实”智慧教育品牌,成立了智慧教育专项工作小组,持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目前,学校已获评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和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
我认为的“新智慧教育”是实现教育场景的数字化和教育体系的智能化。“教育场景数字化”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初衷,技术为教育服务,服务以场景为起点;“教育体系智能化”是面向教育空间、教学过程、校园氛围的结构化体系,我们以开放、融合、服务、成就为四项基本原则,务实创造,循序渐进,展开了积极探索。
置身数字时代,“新智慧教育”从愿景走向现实。推进“新智慧教育”在校园走深落实的过程中,教学场景的数字化建设是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的一大特色。立足教学场景的数字化建设具体有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围绕“智能环境”和“智慧平台”两大核心,双管齐下,致力于为师生打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办公和学习环境。以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科技驱动人才培育的发展目标,通过全面的规划和实施,建有师生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学情管理系统、智能校园一脸通、智能化教学设备等,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在环境创设方面,学校建有计算机机房、钱学森科技中心、全自动录播室等智慧空间,满足学校“智慧教育”所需;配备智慧校园一脸通、智能班牌等智能化设施设备,满足师生“智慧通行”所需。以学校的“智慧校园一脸通”为典型案例,学校设有47台人脸识别设备,仅用一套人脸管理系统就可实现校园通行、食堂消费、图书借阅、访客通行、考勤管理等多种功能,真真切切地提升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在智慧平台建设方面,学校借助钉钉综合管理平台和重庆市高新区智慧教育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如学校基于钉钉平台打造了集办公、教学、后勤服务于一体的管理生态,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推动了学校39个应用场景的无纸化办公。
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以数字化教育助力教师精准、高效教学,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持续性成长精准画像,实现“智教慧学”提升整体育人质量?
在教育体系的智能化建设中,学校围绕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资源开拓、创新人才培养多举并行,致力于因材施教,赋能创新教育。目前,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在教学方式变革方面,依托重庆市高新区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教、学、考、评、研、管六大教学环节的数字化,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将在实践中探索局部试点、小范围尝试、特色学科引领、重点学科突破、分级分层逐一推进、全员全域全学科全过程落实“新智慧教育”范式。
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将发挥高新区智慧名师的带动作用,成立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数字素养的优秀教师,引领教师们根据自身专业,充分结合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及高新区智慧教育平台,尝试智慧教研,推进实施网络化校本教研,并在过程中加强人工智能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使用,引领智慧教学新风尚。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合理使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类先进技术手段助力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问题引学、情境创学、活动互学、数字助学、评价优学,优化教学过程,共建共享学科知识融合的STEM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延展传统课堂的教学时空,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持续性成长精准画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达到“智教慧学”。
课程开发方面,学校为学生设立智慧特色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实验班,先小范围试点智慧课堂教学方式,依托教育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开发校本特色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摸索智能时代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以央馆数字资源建设校为抓手,开发跨学科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数字课程精品资源;同时调度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数字资源,实现“智慧教研——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高新区“S2C”数字教育变革。
立足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一手抓引入高质量创新课程,一手抓校本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开设科技实验、编程教育等课程,将智能化技术纳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近年,学生在青少年创新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挑战赛等赛事中获奖超百项。今年,两名学子在全国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得全国最高荣誉“创新之星”称号。刚刚结束的重庆市39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获得四个一等奖。
“新智慧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是否有科学的评价标准予以参考,充分体现“智”在何处?“慧”在何处?智能时代创新人才教育生态体系评价及测量维度如何可视化、素养化?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质量和成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如何让“新智慧教育”评价标准进一步精细化、立体化、智慧化成为学校在实践探索中的一大挑战。
“新智慧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体系应是立体多维的,在“全方位、全场域、全过程”的整体智治体系中,多维度且精细化的评价标准是架构数字教育基座的设计基点之一。学校重点围绕“新智慧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新智慧考试数据分析、新智慧学生自评工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成立相关研究团队,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共同研讨立体化、多元化、精细化的评价体系。
具体而言,学校将通过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进一步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完善学业质量评价制度,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的改革,实现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学校在“新智慧教育”方面的工作部署?
关于“新智慧教育”工作部署,我校在未来依然着力于人的智慧化、技术的智能化、生态的协同化这三个方向:
第一,人的智慧化。教学方式变革落地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学校着力用好区里搭建的各项平台,推动学校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系统聚合教育教学的各项要素,推进学校教改能力全面进阶。
第二,技术的智能化。学校紧跟科技进步的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数字赋能教育,推动数字化在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精准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第三,生态的协同化。学校重视学校学习场、家庭学习场、社会学习场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主动联动家庭、社会,倾力打造“无边界校园”,探索建立“泛在课堂”。学校现已初步形成“德育10季”在线活动课程体系,开通校家社协同育人活动一体化的智能评价系统,积极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方式变革,促进高效课堂的域外延伸、跨越延展,真正实现校家社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