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抓取标题
分享抓取摘要。
分享抓取图片

王海洋,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教育硕士;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兼职硕导,中国教科院高级访问学者,重庆市学科名师,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专家。从教二十余年,编著图书20余种,教育教学成果获省市级及其以上奖励共计20余次,包括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重庆市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

观点1:教育数字化不是数字资源的全面覆盖与替代,也不是高大上的数字技术的全副配置与武装,而是人的数字意识、思维赋予技术的智能,让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底层数据真正的数字“化”起来。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进,信息化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当前,高新区紧扣“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建设一流强区”战略目标,坚持“科创高新·智慧教育”发展理念,并提出“新智慧教育”的实践探索。您基于这样的背景,对于“新智慧教育”这一概念是如何解读的?对于推进教育数字化总体上有什么样的构想?

技术智能化或者说教育数字化,不是数字资源的全面覆盖与替代,也不是高大上的数字技术的全副配置与武装,而是人的数字意识、思维赋予技术的智能,让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底层数据真正的数字“化”起来。要让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底层数据真正的数字“化”起来,需要做好结构化设计、项目化驱动、工具化支撑、标准化应用这“四化”。

2018-2023年,学校以“结构提质”为战略定位,设计并完成了现代学校治理的矩阵图;2023-2028年,我们将以“数字化+结构提质”为战略定位,设计并将逐步推行学校数字发展行动的路径图,着力打造一套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在技术迭代的加持下,来实现学校数字化转型,最终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请介绍“结构化设计”与“项目化驱动”的内涵,它们在推进大一中“新智慧教育”建设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相关数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避免数据无序、随机、零散、繁复,学校的管理者需要从源头进行顶层设计,将相关的人和事放在相互共生的单元上,让数据从产生那一刻开始都集约起来,且能追本溯源。

结构化设计通过搭建框架,对工作事务进行逻辑梳理和高度整合,其典型问题或核心点位,可转化成项目,包括厚植德育底色(做好10大项目)、聚焦课程教学(推进“三组一体化”)、借力数字转型(突破3个攻坚点)、构筑质量保障(打造一套质量保障体系)。我们将点位通过分解转化成具体化项目,选择各级干部、骨干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攻克难点、堵点,通过沙龙讲座等方式共同研讨分享。一方面,让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相关数据以项目的方式生产出来;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激发教育新动能。

将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节点置于项目之中,依靠项目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助推学校数字化建设。为了保障各项项目的顺利推进,大学城一中开发并运用了哪些工具?

项目管理需要工程思维,其顺利推进需要一系列工具去支撑,以便让数据生成和流转变得快捷、简易和有效。我校将主要应用工具分为两类,一为基础性实操工具,归纳为“三图两表”;二为专业性项目工具,主要是以PDCA循环为主要内容的项目管理工具。

基于开展一项工作的基本逻辑——“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推进情况、效果如何”,我们引入了思维导图、任务分解表、流程图、横道图和评价表等工具,建构了学校“三图两表”基础管理结构模型,初步形成了管理过程中的“三图两表”系列锦集。基于“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目标管理、团队参与、过程物化”的行动策略,学校借鉴引入了PDCA等闭环管理工具,并建立了基于目标达成的项目管理模型:从目标预设为起始点,运用SWOT、脑力激荡法、5W2H分析法,拟订计划表,形成施工图,用甘特图来跟踪实施进度,追踪过程,并对过程中的偏差进行及时处理,最终形成标准,发布成果,完成对目标的核验。

“四化”中的结构化设计、项目化驱动、工具化支撑让项目中的数据真真切切产生、形成,如何让其“活起来”,从而为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全链条赋能?

数字真正应用起来首先需要标准化处理。在推动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我们用一套标准一以贯之。我校依托智慧平台实现数字的标准研制、流程再造、平台流转,让数据“活”起来、“跑”起来。

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全链条涉及到多个方面、多个群体、多个项目,其海量的数据如何在学校不同群体间共建共享?学校建成了校内优质资源数据库,设置不同空间,拟定不同标准,学校各部门、各年级实时将教育教学管理及项目推动过程中产生的数字化资源分门别类存入数据库。这便于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共建。

同时,我校借助国家和区域智慧教育平台,通过开发并应用“零代码”或“低代码”,实现数字的内外贯通、快速流转。平台上建立不同层级圈层,赋予学生、家长、教师各自属性,让所有人同在一片“土地”上产生数据、应用数据,让教育教学及管理数据流动起来,也减少了非专业性信息及重复信息对人群的干扰。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大学城一中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什么样的理念?在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所学校或一位校长,给予教师最大的福利应该是其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数字化背景下,赋予技术以智能,关键在于人的思维和意识。为了将教师打造成一支既能实操,又能教学的队伍,学校开展了教师数字素养整校提升项目。

第一个阶段,全校教职员工线上学习数字化课程。第二个阶段,派出种子教师分批次“走出去”,奔赴江苏进行数字素养及其数字化应用培训;学习培训后,集中做沙龙式汇报和分享,并邀请专家进行评估,最终选取、确定骨干种子教师,这部分骨干教师将结合数字化技术与自身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点对点的专家深度培训,让他们人人都有“绝技”,最终共同研发出《学校教师数字技术培训课程菜单》。第三阶段,学校将采取“2+1”(即两项通识技术和一项自选技术)模式,让全校教职员工从课程菜单中报名选择,形成若干个团队,由骨干种子教师进行培训,以期人人都能在某一数字应用点位上扛起大梁,最终反哺“四化”的整体推进和落实。

01007045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