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看《长安三万里》中的重庆元素

《长安三万里》中的三峡。电影海报

  “周末,儿子挑了《长安三万里》去看。我一直以为是类似《杨戬》的动画片,结果远超预期。这一代孩子生活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真的很幸福!”7月15日,江北区的刘女士和儿子看完《长安三万里》后,在朋友圈里写下了感想。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长安三万里》成功逆袭《八角笼中》,登顶单日票房冠军,上映9天累计票房已超6.8亿,跻身国产动画历史前十名。电影里的重庆元素和隐藏的“彩蛋”内容更是让重庆观众倍感亲切。

  其实,对于青少年这样的主力观众群来说,作为中国影史上最长的动画电影,片长168分钟的《长安三万里》并不是一部“友好”的动画片……如今这部电影的表现完全颠覆了大家的预期。《长安三万里》超常发挥的原因何在?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对业内人士、专家和观众进行了采访。

  满足想象

  多维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表达

  《长安三万里》以60年的时间跨度书写了一部大唐史诗。故事从高适的视角,以家国情怀为框架,表现了高适和李白之间至死不渝的友情。其绚丽的动画和特效,让人感觉每一帧画面都可截图保存为一幅美美的国风画,片中出现或涉及的48首诗歌也成为今夏热门的语文背诵篇目。

  知名影评人暗夜骑士告诉记者,虽然影片故事平淡,冲突并不多,但作为追光动画“新文化”主题的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有高度有格调,让观众在观影中学习诗词,掀起观影热潮乃顺理成章。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日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在传承发展中赓续中华美学》为题撰文写道,从国产动画电影持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长安三万里》可谓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之大成,“在中国人看来,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长安三万里》满足了国人对大唐文化的想象,也让观众获得了新的审美感受。由此,该片实现了技术、美学、文化、产业等多个维度上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表达。”

  回想起今年3月15日,记者在2023香港国际影视展的“国漫电影出海: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论坛中采访追光动画总裁于洲时,他说:“我们从公司创立之时就定下了一个原则:为中国观众做中国故事。因为我们最了解中国,了解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目前,从海外买家及观众的反馈来看,观感与中国观众的基本一致,这说明中国也可以制作国际化的动画作品。

  眼前一亮

  《长安三万里》中的重庆“身影”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长安三万里》中总共吟诵了48首唐诗。

  当你惊叹于此时,你可知道它们和重庆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原来,片中出现的多位唐朝诗坛巨星,都曾有过一段重庆生活。

  在“中华诗城”重庆奉节县,诗仙李白写下了闻名天下的《早发白帝城》,诗圣杜甫写下了天下第一律诗《登高》,诗豪刘禹锡写下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此外,白居易、陈子昂、王维、孟郊、李贺、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历代著名诗人,皆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有1000多名诗人,在奉节留下了10000多首古诗。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离开重庆时所作的《早发白帝城》中的这两句诗,在《长安三万里》的影片最后被吟唱,画面呈现的,正是重庆三峡的风光。此时,距离开元十三年(公元726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到重庆,写下《峨眉山月歌》中的名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已经过去了33年。在重庆,李白一共写下了20首诗歌。

  在片中,诗圣杜甫在高适、李白的朋友圈里,还只是个配角,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杜甫在夔州(今奉节)的遐想:他在夔州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四百余首诗,占毕生诗作的三分之一。在这里,杜甫完成了他最长的诗作《秋日夔府咏怀》;在这里,完成了他平生的巅峰之作《秋兴八首》和《登高》。

  这,或许也是重庆观众如此“粉”《长安三万里》的理由吧。

  真诚创作

  跟风之作终将会被大浪淘沙

  《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透露,该片制作周期为3年,其创作团队查阅了很多唐代的古画、古籍、出土文物等,从中寻找灵感,尽力还原那个时代的文化、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的细节。以人物形象创作为例,团队参考了唐俑、唐代壁画和古画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才创造出展现凸显唐朝人雄阔精神的“唐风造型”,让观众感受到“唐风之美”。

  “同期上映、看似不搭界的两部影片《长安三万里》和《八角笼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真诚创作,此乃它们成功的法宝。而不是一拍脑袋,或者用个大IP,加些大流量明星来速成一部影片。”央视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人、监制谭飞对两部电影的成功原因一针见血,“经过三年的沉淀后,现在的电影已不再是很多公司拿来估值或者套现的工具,反而是要回归初心,方能脱颖而出。”

  不难看出,功利性、流水线的跟风之作终将会被大浪淘沙,作为精神产品的电影,必须要拥有品质,拥有审美价值。纵观近几年来的高分国产片,要么是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爱情神话》),要么聚焦社会问题(《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又或者是从创作者自己身边熟知的人物、故事讲起(《你好,李焕英》),才能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

  真诚创作、讲好故事,永远是优质电影的不二法宝。

编辑:陈雨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