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直播|“高水平协同提质·高质量双新示范”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
时间:2023.5.06 9:00-18:00 观看:319647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这一美好寓意契合了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在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帮助下茁壮成长的发展态势。正是基于此,我们在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年会的基础上,今天又在此举行第二届年会。
主持人:西南大学附中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落实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我们以“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健康、开放、智慧的大学附中”为指引,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新课程 新教材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教育课堂教学变革,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附中人的教育探索会一直在路上。
主持人:本次会议由全国学科教育联盟主办,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属小学承办,以“高水平协同提质 高质量双新示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助力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落地实施。
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介绍莅临今天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他们是: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刘先海;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震;重庆市教委师范教育处处长黄伟;北碚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欧阳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曹一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段玉山;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郑长龙;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杜芳;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刘沛;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梅德明;西南大学教授廖伯琴;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希沃) 副总裁、广东省杏坛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魏振水。
主持人:此外参加会议的还有承担教育部县中托管帮扶任务的各友好学校的领导、西南大学附中U云校共同体学校领导和老师,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老师,以及线上参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同仁,欢迎大家的到来!接下来,进行开幕式第一项,有请西南大学副校长赵玉芳女士致辞。
赵玉芳:大家上午好!在初夏的嘉陵江畔,热情洋溢的五月里,2023年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应时而至。今天我们在西南大学附中召开2023年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我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西南大学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赵玉芳:西南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大学,致力于打造基础教育的未来名师,2022年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西南大学作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十所牵头高校之一,协同新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对口帮扶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和长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遵循重计划,强基础,可持续的工作思路,建设6+3+1的帮扶模式,按照需求导向,多方协同,凸显亮点,创新模式的工作原则,制定了一校一策帮扶计划,采取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同提升的工作方式,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队伍建设水平,专业建设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等帮扶重点。
赵玉芳:目前西南大学组团已开放省级以上一流课程46门,数据库200个,联合培养师范生30名,接收30余名教师进修访学,遴选30多名高校教师为合作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建立联合教研合作机制,举办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全力助推高校提质发展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为加强县域普通高校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附属中学主要采用委托管理和结队帮扶这两种模式,利用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帮扶托管。2015至今先后托管西南大学银翔实验中学,西南大学附中荣昌实验学校等三所学校,结队帮扶涪陵、万州等学校,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帮扶过程中附中坚持统筹协调,精准帮扶,公益属性的原则,提升了帮扶学校的教育质量,推动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赵玉芳: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做出了“双减”工作等决策部署,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2022年版,持续基础教育的改革落实和落地,响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西南大学积极主办全国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搭建高校学科教育教师,中小学教师的研修共同体。
赵玉芳:对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帮助教师理解课标等提供支撑。我们真诚的希望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们在本次研讨会上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真知灼见,我们也真诚的期盼各位老师通过学习研讨,思想碰撞,能够找到实现基础教育变更的路径和方法。我们期盼学科教育联盟能够真正成为教师教育师资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为切实振兴教师教育做出新的贡献。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下面,有请重庆市教委二级巡视员刘先海先生讲话。
刘先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今天全国基础教育论坛以及学科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在西南大学附中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今天论坛和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重庆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进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构建高质量师范大学体系,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教育部于2022年2月正式出台了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全力推进东西部师范教育协作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落实。协同提质计划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高水平整体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刘先海:由西南大学联合国内26所师范院校协同建立的全国学科教育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为目的,为实现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搭建起新的平台,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了中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西南大学附中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大学附中,为促进基础教育协同提质,立足重庆,扎根西南,对教育基础薄弱的县域普通高中开展了托管帮扶。在学校文化打造,教师培养培训,学生委培,干部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校地和校校合作,助推了基础教育帮扶走向纵深发展,带动和提升了我国县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刘先海:学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深刻影响着全民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回首2022年从党建引领到教师队伍建设,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从课程改革到评价改革,从校内校外的双减,到互联网云端的数字化高质量,是贯穿基础教育领域方方面面的主线,也是改革发展的内涵。基础教育战线采取坚持稳中求进,稳抓落实,接续奋斗,谱写新篇章。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实现新提升,重庆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不断健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为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机遇。
刘先海: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赶考之路上,我们立足新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和教育开放合作,成立全国学科教育联盟,创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联动新机制,搭建跨区域资源共享新平台,为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今天在我市举办全国基础教育论坛,我们大家共同探究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要求和新高考背景下,结合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课堂教学的变革,如何更好的实施协同提质计划,以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此我谈三点体会。
刘先海:一坚定目标导向,坚持短期行动与长期战略相结合。协同提质计划是由十所高水平师范院校牵头,30所省属较高水平师范院校作为参与帮扶院校深度协同,组建10个“1+N+N”院校组团,对薄弱院校给予帮扶。1代表高水平师范大学,N代表3所以上其他师范院校,共同支持重点建设的薄弱师范院校。就其短期行动而言,多所院校参与学科教育联盟在联合开发在线课程资源,联合教研促进学科教学与教师共同发展上下功夫,采取开展学术交流,举办专家论坛等多种形式,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就其长远战略而言,教师教育是教师事业的工作母基,协同提质计划体现了建强做优教师教育的鲜明导向,旨在提升教师培养的质量,更好促进乡村教师队伍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协同提质计划就要坚持以短期行动配合长期战略,以长期战略引导短期行动。
刘先海:二把握核心内容,坚持重点突出与特色建设相结合。协同提质计划的核心在于支持薄弱师范院校发展,聚焦师范主业,聚焦师范队伍层次提升和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特色发展,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支持薄弱院校遴选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到高水平师范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提升薄弱师范院校教师学历的层次。二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结合地方教师队伍建设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支持薄弱师范院校确定重点建设的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做好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集中多方资源给予支持。三是加强学校管理与发展建设,指导薄弱师范院校根据自身需要和自身特色,制定个性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校而益。
刘先海:三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专项任务与协同行动相结合。实施协同提质计划是“强师计划”的重点任务,旨在协调高水平师范大学以组团形式帮扶薄弱师范院校,推动不同层次师范院校间建立协作发展共同体。充分利用学科联盟实现师范院校间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共享,带动协同师范院校人才队伍学科专业管理能力不断攀升,进而整体提升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一是教师协同教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高水平师范院校教师团队与薄弱师范院校教师团队联合教研机制,提升薄弱师范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协同开展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院校协同发展面向中小学幼儿园老师校长的培训,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助力师范生培养机制,促进培养与培训有机融合。三是做好专项任务分解,在协作的同时要发挥各院校优势特色,在学科教育联盟这个平台上,优势互补,以灵活协作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刘先海:希望通过今天举办的论坛和年会,提炼西南大学牵头组团实施的协同提质计划和西南大学附中在教育托管帮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基础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让这些成果和实践经验助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开创教育现代化强国的新局面贡献我们的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进行全国学科教育联盟首席专家聘任仪式,请颁奖嘉宾移步主席台。本次全国学科教育联盟聘任的首席专家代表有:高中思想政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组委会共同主席,华东师范大学徐斌艳教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首届优秀教材评审国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刘沛教授;
主持人: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历史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杜芳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地理副主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执委、中国委员会主席,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及修订组负责人,国家新课标中学物理教材主编,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廖伯琴教授。
主持人:请各位专家上台,有请刘先海巡视员、赵玉芳副校长、陈时见教授、黄伟处长、欧阳俊主任、陈恩伦院长、邓晓鹏总督学、张旺书记、刘才利校长为学科首席专家颁发聘书为首席专家们颁发聘书。
主持人: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开幕式到此结束。接下来将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
主持人:现在我们进入到大会特邀报告环节。本环节作大会报告的共有三位专家,第一位作报告的专家是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申继亮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完善机制 推进新课程有效实施》。
申继亮在报告中回顾了课程修订的历史,指出整个课程修订重要的变化是立德树人的课程化,是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主线,同时申教授提出新课程的实施要避免三个“窄化”。第一个窄化就是要避免把落实新课程窄化为使用新教材。没有新教材就不存在落实新课程,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申继亮表示,大家应该首先要把握住这次课程修订的基本要义,用新的理念教授现行的教材,同样一篇课文,可能理念不一样,教学处理上就不一样。“这次修订实际上是量变为辅,质变为主。就是说我们对原来的知识点内容要求方面并没有做特别大的增删,只是在理念上进行了调整。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用新的理念来处理现行的教材。”
第二个窄化把核心素养简单理解为知识的学习。申继亮强调,大家要注重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把过去碎片化的知识,相互不关联的概念让它建立联系。怎么叫结构化呢?不同学科表现形式不一样,比如说语文,无论是高中也好,还是义务教育也好,都提出了任务群。任务群是什么?也就是说把要学的内容变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列任务来进行设计,不再是单篇课文揉碎了讲,而是首先变成一个单元的概念来进行整体考虑整体设计。
第三个避免窄化就是要避免一刀切,统一的实施模式。申继亮表示,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理念,对于这次课程修订的理念倡导的改革方向要形成高度的共识,但这不等于说各个地方各个学校用同样的模式,甚至于同样的进度来进行落地实施。
同时,申继亮提出来三个倡导,即要把理念变行动、把问题变课题、要把政策变成方案。
主持人:第二位作主题报告的专家是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吴刚平教授是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育研究所的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课改核心组的核心成员。吴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报告题目是《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学设计》。
吴刚平教授首先介绍了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他认为,教学离不开知识学习,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仍然属于知识学习范畴。他围绕核心素养时代教学改革的知识理论转型背景及现象作了讲解,并指出,面向未来的学科学习要从知识传递理论转变为知识建构理论。
在讲解学习方式变革的知识观基础时,吴刚平教授按照学习方式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方法性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三种知识形态,并以真实案例讲解为切入,引出事实性知识要记中学,方法性知识要做中学,价值性知识要悟中学的三种学习方式,并建议老师们要做好做中学与悟中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主持人:第三位主题报告的专家是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魏振水,魏振水是广东省智慧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成人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的秘书长,也是中国高教学会教师教学分会地方院校联盟的副秘书长,魏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数字化助力新教研》。
魏振水从教育数字化是时代的选择、新教研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教育数字化助力新教研三个方面展开报告。他结合自身教研工作经历以及对教研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作了经验分享。魏振水表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数字化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新战略;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需要高质量的教研。
新教研是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魏振水认为学科教育联盟就是新型教研共同体建设,在课程、教学、学习、作业、评价、管理方面进行共同探索,是大教研。然而,这种大教研更需要数字化助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变革。
魏振水以希沃助力教育数字化实践为例,介绍了希沃借助14年对教育的理解和服务,研发和沉淀的四大服务系统,即:教育硬件系统、应用软件系统、数字基座服务、教师发展支持系统。他还分享了当前希沃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项目相关事项,认为教育数字化为新教研提供了新条件;只有拥抱数字化,提升数字化能力和素养,才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值此立夏时节,喜迎万物生长,欢迎各位嘉宾莅临西大附中!推进学科教学,促进教育公平,打破“县中困境”,协同提质赋能,这里是“全国学科教育联盟第二届年会”之“协同提质 双向赋能”中学校长论坛的活动现场。我是论坛主持人、西南大学附中副校长梁学友。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对各位来宾、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2021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是国家在新时代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县中振兴”事关基础教育发展全局,我们深刻认识到县中振兴的战略格局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校长论坛,主要目的是请各位校长和专家将就“县中振兴”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所采取的相关对策进行深入交流,共同助推“县中振兴”,从而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论坛的嘉宾和领导,他们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法标研究所所长杨润勇先生;东北师大附中党委副书记、东北师大附中青华校区校长姜远才先生;华中师大一附中副校长徐惠女士;吉林省安图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洪伟先生;贵州省道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韩锋先生;江西省上饶中学校长周斌先生;贵州省安顺市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树锋先生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健先生。
主持人:今天参会的还有各兄弟学校校长,重庆市卓越校长中心办的负责人,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的论坛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校长专题发言,一共有 3 所承担托管帮扶项目的学校校长和 4 所被帮扶学校的校长发言。第一位是东北师大附中党委副书记、东北师大附中青华校区校长姜远才,他报告的题目是《坚持自觉创新 铸就特色创示范 突出互嵌共生 深度帮扶共发展》。
报告中,姜远才从“坚持自觉创新,铸就特色发展,筑牢示范引领和深耕教育沃土的逻辑根基”“突出互嵌共生,打造命运共同体,构建示范帮扶长效机制,提升县中办学质量”“做好迭代优化,深耕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协同发展生态,固化示范帮扶效果”三大板块展开讲解。他还结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帮助县中发展的实践经验作了分享。
姜远才认为,县域中学当前在学校硬件、关键要素、学校理念、生源结构、教师队伍等方面还面临困境。他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过输血造血相结合的“三送三请三互动”帮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以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核心,帮扶维度从单维走向多元三个方面的帮扶措施及帮扶成效。
如何振兴县中?姜远才建议:第一,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拓展精准教育帮扶范围,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乡村教育振兴战略,尤其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及乡村学校教师的帮扶;第二,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及主管教育部门对县域中学及被帮扶学校的政策、资金、设备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和保障力度;第三,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增加组织县域地区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县中教师多创造走出去的培训学习机会,并提供各方面服务保障,促进县中教师队伍迅速发展;第四,制定完善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学校的评价机制,采取多种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及方式,以奖惩机制调动积极性,扩大辐射范围,促进快速发展。
主持人:第二位是吉林省安图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洪伟,他报告的题目是《砥砺深耕结硕果,凝心聚力谱新篇》。
张洪伟表示,为实现学校自我发展,学校从抢抓机遇,建立战略关系;专家引领,更新教育理念;集中指导,促进教育发展;师徒结对,加速教师成长;研学互访,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推进思政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唯有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方,方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主持人:第三位是华中师大一附中副校长徐惠,她报告的题目是《组团式帮扶机制,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徐惠以《华中师大一附中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顾问工作报告》为题,分享了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帮扶县中成长的措施和经验。报告中,徐慧介绍了学校帮扶团队的组建情况、学校确定的“1+3+5+N”的帮扶方案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具体举措。在具体举措方面,徐惠介绍了学校以取得联系-调研报告-工作交流会-跟岗实践培训-“组团式”帮扶贵州行等步骤,落实帮扶行动的经验。
主持人:第四位是江西省上犹中学校长周斌,他报告的题目是《县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江西省上犹中学校长周斌,以《县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为主题作报告。报告伊始,他结合华师一附中帮扶江西省上犹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了拔尖人才培养的县中困境。他认为,主要存在优质生源流失、优质师资流失、信息资讯滞后、办学经费紧张等困境。
周斌介绍,在上犹中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坚持开放办学,借力借势乘东风;自立自强,研究驱动谋发展的路径。具体来讲,主要是依托“托管帮扶”行动,激活县域办学资源,以提振社会信心、争取政策支持、拓展办学经费;设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金凤书院”,并建立科学管理与运营保障体系;抓牢校本研究,开展具有上犹中学特色的校本课题研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他还分别介绍了各项措施取得的成效。
主持人:第五位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民族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树锋,他报告的题目是《多方合力,内涵发展,推进县中可持续提升》。
杨树锋在报告中介绍了关岭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基本概括以及发展困境。杨树锋表示,学校主要存在一县一高中,规模太大;优质生源流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低效等困境。
如何应对呢?杨树锋介绍,第一采取多方合力促成长的思路,继续用贵阳一中教育集团“1+1+3”组团式帮扶关岭县合作办学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落实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与花都区邝维煜念中学搭起“云教研”线上教研活动平台,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加强与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深度合作,特别是培优方面。第二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高效课堂、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丰富特色品牌促进全面发展、着力推动幼小初高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发挥县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主持人:第六位是贵州省道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韩锋,他报告的主题是《托管帮扶助力县中振兴》。
贵州省道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韩锋,以《托管帮扶助力县中振兴》为题作报告,他从县中发展的现状、县中发展的机遇、县中振兴的启示三个方面作了讲解。就县中发展的现状而言,韩锋认为目前存在优秀生源部分流失、优秀师资短缺严重、硬件建设存在差距、经费保障仍显不足、新高考改革应对不足等问题。县中发展的机遇方面,韩锋表示,依托帮扶政策,县中与帮扶校签订帮扶协议,能加强沟通交流;通过示范课等提升课、同课异构等互动能提升课堂效益;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计划,能强化教师队伍素质。
韩锋表示,普通高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领头雁,对于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促进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县域普通高中的高质量发展,才有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县中发展要从增强教育自信、强化教师培养、丰富学校课程、注重学生发展等方面入手,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奠基。
主持人:第七位是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欧健,他报告的主题是《积聚力量 双向赋能 共赴美好》。
欧健以《积聚力量 双向赋能 共赴美好》为主题,从“深刻认识县中托管帮扶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县中托管帮扶的重要举措”“面向未来推进托管帮扶的美好愿景”三大板块,作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报告。欧健介绍,长期以来,学校致力于建构当地学校教师成长的教育生态系统,实现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教研联动,对促进被帮扶学校教育数学质量提升、促进教师及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报告中,欧健介绍到,学校在西南大学的指导下,对重庆秀山、贵州道真、云南鲁甸进行前期调研和情况考察,总结了三所学校的共性问题,找准了帮扶策略。明确了“三个结合、四个推动、五个联合”托管帮扶总体思路,制定了“一校一策”精准施策方案,帮助各县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欧健希望能够通过托管帮扶工作,扎实提升三所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并辐射全县乃至周边区域,通过教育生态改变为三所中学所在县域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人气,同时,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储备。协助开辟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提升县中水平,实现“在地培养”,将当地数量庞大的高中教育适龄人才成功转化为人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用之才。
欧健表示,县中振兴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系统性工程,希望托管帮扶为县中振兴提供的是“种子”而并非“口粮”。他希望各方履职尽责、互相理解,围绕推动县中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努力谱写一段校校合作共建助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佳话。
主持人:各位同仁,县中发展,事关我国教育发展战略布局,事关教育公平,事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中振兴”,需要政府、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学校用专业的眼光、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面对、分析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今天的报告,既有来自部属师范高校附中为扎实开展托管帮扶工作所做出的深入思考,更有来自“县中”教学管理一线的探索实践。感谢七位校长的精彩报告,你们以开阔的学术视野、务实的进取精神为“县中振兴”献计献策,也为加快“县中振兴”开拓了思路、打开了新局。
主持人:接下来进入此次论坛的第二阶段,我们有请点评专家杨润勇博士作点评。杨润勇专家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法标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博士后导师、高级访学导师;现任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教师教育专委会理事长,中国战略学会教育标准专委会副理事长,多省市国培计划培训科研专家。
杨润勇做点评时,分别列举了7位校长报告中的亮点和特色,并做了一一点评。他认为此次县中振兴校长论坛第一抓住了关键问题重点环节,第二展现了鲜明特点优势,第三提炼了经验成果,第四树立了样板榜样,第五站在了高处,第六走了前面,第七展现了教育家的水平。
“不管是名校还是县中,到底怎么做呢?现在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包括县中的帮扶,也包括特色创建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的研究不足,研究低效,做的不是真正的科研。”杨润勇提出了三个具体目标,第一个结合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探索特色育人的特色模式,一校一策,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模式。第二个探索特色发展的特色路径。第三形成知名的品牌和一流的形象。真正的科研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是任何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主持人:各位同仁,今天下午各位嘉宾的精彩报告和点评既有理论维度的引领,更有实践层面的创新,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协同提质和双向赋能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和探索,此次论坛是西南大学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特色化发展振兴之路,形成良性教育生态而做出的有益探索,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希望这次论坛为大家带来启示和收获。我宣布本次“协同提质 双向赋能”县中振兴校长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