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岸:80余个公益创投项目 助推10万+居民幸福生活

  2月6日,南岸区铜元局街道上海城社区,“高龄老人义剪志愿行动”服务现场,志愿者正在为老人剪头发。

  2月6日,南岸区铜元局街道长江新村社区“扶手到家”益案发起人蒲建强在老人家中帮忙调整扶手。

  二月六日,南岸区铜元局街道上海城社区会议室,社工为居民作“大民生微益案”现场培训。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项目路演是啥时候?我有几分钟时间?”“有什么办法可以多吸引一些志愿者?”……2月6日,南岸区铜元局街道上海城社区会议室,“大民生·微益案”现场培训会后,居民们意犹未尽、热情高涨,围着社工问个不停。

  汽车零部件设计工程师、居民李桂兰正全力准备一个名为“传统文化读书会”的微益案。“我希望把这份给‘投资人’看的计划书做得尽量漂亮,多争取一些资金、资源,在社区弘扬传统文化。”

  居民有好想法,公益资源库来支持——在南岸区,“大民生·微益案”已培养社区居民骨干200多人,实施了80余个品牌项目,撬动社会资源400多万元,助推10万+居民幸福生活,并获评2022年度全市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居民问题”变身“公共益案”

  “基层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治理的难点在于居民如何参与协商与治理。”南岸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岸区有序推进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成功创建了全国典型的“三事分流”工作法,将居民问题诉求按照“大事政府办”“小事协商办”“私事自己办”进行分类分责处理。同时,为了深化和巩固“小事协商办”的工作体系,南岸区探索了以“大民生·微益案”构建社区协商共治新格局。

  何为“大民生·微益案”?即南岸区民政局每年安排专项“种子”资金,社区、社工配合在基层动员热心居民做公益达人,自发提出民生“小事”清单,专业社工全程“贴身督导”,引导居民把“日常问题”变成“公共益案”。通过资助优秀益案落地实施,实现社区组织的培育发展,提高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承接“大民生·微益案”的南岸区益友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范南兰表示,“微益案”实施初期,对居民来说是个新鲜事,大家不知如何策划项目,因此,最初的项目多为政府引导和社工主导。

  比如南岸区有不少老旧社区,随着年龄的增长,住在那里的独居高龄老人常常因为身体不便导致无法外出,出现买菜不易、剩菜吃几天的情况。

  推出“大民生·微益案”后,南岸区民政局在南坪街道率先推出“暖心汤”公益项目。通过招募培育一支本地的低龄老人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熬制和配送营养汤,并在送汤过程中完成温情陪伴、消防检查、家政支持等志愿服务,最终把这碗汤变成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居家养老的“暖心汤”。

  2020年,“暖心汤”陆续在南岸区7个街道、14个社区试点;2021年,南岸区民政局、区慈善会支持“暖心汤”项目在腾讯“99公益日”和“支付宝公益”进行网络募捐,筹款70余万元,并倡导辖区爱心企业积极捐赠。

  每周固定有一天,各社区志愿者上门为老人们开展每周一次的“暖心汤”服务,这个“微益案”已成为南岸区的品牌项目。

  居民从接受、参与到服务、推动

  让范南兰与同事们惊喜的是,“大民生·微益案”实施第二年,已有社区居民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意识转变,主动提出“金点子”,希望参与社区共建。

  “耿老,以后你上厕所起来的时候就可以拉着这个扶手了,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对,这个扶手装得好,我以后不担心摔倒了。”

  这是铜元局街道长江新村社区“扶手到家”益案发起人蒲建强与社区高龄独居老人的对话。

  69岁的蒲建强本是社区“暖心汤”志愿者,在送汤过程中,他发现附近很多老人住在老旧小区,装修简陋,随着老人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在如厕时有很高的安全风险。

  获知“大民生·微益案”又在征集新项目了,蒲建强感觉自己一心牵挂的事会有一个解决渠道。他主动到社区咨询,并在“微益案”项目社工指导下填写了益案申报表。

  在项目社工辅导、支持下,蒲建强组建起益案团队,共同发起了“扶手到家”益案,经过初选和复选,这个益案获得了项目资助,并链接到重客实业公司党支部、重庆城投路桥菜园坝大桥管理处党支部的社会支持。

  目前,“扶手到家”益案已为长江新村社区50户高龄独居、空巢、残疾等特殊老人家中安装了安全扶手。

  从益案发起到服务行动、项目落地,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得到启蒙和培育,并且构建了团队雏形。

  铜元局街道上海城社区的方玉英,今年73岁,退休多年,她原本的业余生活和很多社区老太太都一样,买买菜,做做饭,跳跳广场舞。

  “我经常在小区里看到很多坐着轮椅的老人,头发都是乱乱糟糟的。我家祖传剪发手艺,从父亲那代就开理发店,我真想帮他们把头发剪一剪。”见一个个身边邻居策划项目、登台路演、得到支持,方玉英的心思也活络了,“既然他们行,我为啥不行?”

  方玉英联合五名有理发手艺的志愿者发起了“高龄老人义剪志愿行动”益案。自2022年1月起,每月的12日,益案团队的志愿者就带着理发工具箱,到铜元局街道内的各个空地摆摊“营业”,挂横幅、搬桌椅、招呼老人有序等候,为老人理发。

  方玉英还利用项目资助的资金制作了200张独居老人爱心联络卡,发给上海城社区的独居老人,以便老人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拨打上面的电话求助。

  在“大民生·微益案”实施过程中,社工鼓励益案团队吸纳更多的社区居民成为志愿者,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带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形成居民乐于参与、擅于行动的局面。

  益案团队组建人、居民左荣说:“通过策划实施‘微益案’,我们发现社区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小事,通过居民自身的力量就可以解决。”

  “微益案”五步工作法激活社区自治大能量

  南岸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实践探索,“大民生·微益案”已形成了逻辑连贯的“五步”工作法——挖骨干→建团队→获资源→见改变→促参与。

  第一步,征集益案“挖骨干”。社工深入社区开展多元化宣传,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们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捕获”长期参与社区服务的典型代表和骨干力量。

  第二步,促进共识“建团队”。聚焦居民需要,鼓励发起人动用个人在社区的资源网络和影响力寻找至少5名社区居民成为队员,组建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背景的益案团队。在此过程中,社工充分赋能,引导团队不断形成共识,进而形成可行性的行动计划。

  第三步,公开路演“获资源”。举办一场以益案团队为主的公开路演大赛,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社区公益慈善资源通过认领、认捐、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其中,进一步促进社会多方协同参与社区治理。

  第四步和第五步是落地实施“见改变”、持续赋能“促参与”。社工陪伴支持益案项目落地实施,最终将益案团队培育成为持续参与社区治理的社区社会组织,让益案团队成为社区“内核”,带动居民解决社区矛盾、优化社区环境、推动社区治理,形成可复制、可传递的经验模式。

  从2016年起,南岸区民政局每年支持15万至20万元,将“大民生·微益案”交由南岸区益友公益发展中心承接实施,一年覆盖一个镇街。

  目前,“大民生·微益案”已撬动社会资源400多万,上百家社会单位踊跃参与,深度挖掘了社区居民骨干200多人,孵化培育了60多支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围绕居家和社区养老、社区环境治理、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等议题开发提炼了80余个品牌项目,有效回应了超过10万人次以上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显示接受服务和参与服务的居民满意度高达98%。(记者 张莎)

编辑: 刘磊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4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