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 日,“‘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使命与路径”2022中国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省区市的数十位相关领域专家与会,将共探新时代家校社共育机制与路径。论坛开幕式采取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图文形式进行报道。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主题《增值评价促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探析》
主旨报告环节,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乃庆作《增值评价促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探析》主旨报告。
报告中,宋乃庆围绕“双减”背景下增值评价如何促进“家校社”育人的路径这一问题,从增值评价的内涵、意义、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增值评价有什么意义?宋乃庆指出,一是改变单一评价桎梏,助力科学人才观;二是实现学生个性特长最大化发展;三是促进薄弱学校改造,推动教育优质均衡与公平发展。
增值评价怎么促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是什么?宋乃庆认为:一是在立德树人中增值评价可以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二是利用增值评价进行改进诊断,针对学生多个方面德智体美劳的评价,也可以针对学习一个点,你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可以看到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此外,“双减”背景下增值评价怎么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宋乃庆建议:一要创新家校社高效沟通机制,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意识提升;二要明确家校社不同主体责任边界,在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协同;三要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容与形式,促进家校社实现深层合作。
全国高等物理教研会副理事长、旭辉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
报告主题《“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调研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全国高等物理教研会副理事长、旭辉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发布《“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调研报告》。
报告围绕“双减”背景下作业的情况、课后服务质量、家校合作关系、孩子和家长的亲子关系、社会的协同性等设计调研框架。
陈珍国介绍,通过对数据的抓取与分析显示,仅仅是半年的时间,全国“双减”背景之下已经取得了七个方面显著的成绩或者进展,一是学校作业设计质量有明显提高,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二是学生以及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提高;三是学生参加学科类课外培训数量明显减少;四是学生居家活动内容丰富起来;五是学生睡眠时间明显改善;六是学生课后服务托管内容和质量有较大提升;七是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方向变化较大。
随后,报告中针对教师队伍转型、课后服务托管内容和质量、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作业管理、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升学压力关系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报告主题《家校社共育理念,意义和使命》
4月16日,国家教育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中国家校社共育三十人论坛上,作《家校社共育理念、意义和使命》主旨报告。
论坛上,尹后庆表示,“双减”是为了使得基础教育能够达到高质量发展。要达到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的是全社会要确立一个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不能只是一个工具,教育一定要体现立德树人。具体来讲,一定要确立从人格品质、道德修养、情感质量和责任意识等精神层面促进人的发展的观念。
第二,“双减”非常关注提高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其实作业问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老师、每个学生每天都离不开的一个教学活动形式,它同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所有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都是密切相关的。学校作业负担过重,关系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也关系到优质均衡能不能实现,作业是所有孩子都要做的,所有的孩子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同时又不能负担过重,不能影响他的身心发展。
第三,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双减”是减作业,不是简单的用管理的方式去减作业,是对教师课堂能力、对育人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第四,“双减”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创设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生命发展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落实“双减”,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研究、共同来参与、共同来支持,才能达到“双减”的任务目标。
随后,尹后庆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家校社共育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