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老旧小区改造后 忠州老街“冒”出20多家夫妻店

  12月13日,忠县城区东坡路165号,肖本玉与老伴的副食店又营业了。在东坡路,这样的夫妻店现有20多家。

  东坡路所在的忠州老街,房子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破损严重、配套缺失、业态衰落,曾是忠县城区有名的“脏乱差”老旧小区,不少居民因此陆续搬离这里。

  现在,这里为啥又“冒”出这么多夫妻店呢?肖本玉坦言,因为老旧小区改造成了旅游景区,还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叫“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游客来了、生意也来了,啷个舍得走?”

  想搬的居民不走了

  忠州老街最繁华的时候,居住有3.5万余人,因为陆续有人搬离,最后只剩下1.3万余人。肖本玉夫妇也曾想搬走,但一直没找到好去处。

  “人走了,改造的意义就没有了。”忠县住房城乡建委主任田海滨称,有条件的都搬走了,后来的居民多是老人,以及做生意、陪读的租房户,“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方方面面,贸然实施有难度,必须找准突破点。”

  与其它老旧小区不同,忠州老城有2300多年历史,最鼎盛时期形成了长1500米、宽700米的古城街巷。三峡库区蓄水后,老城被淹没了三分之二,仅有“苏家梯子—东门—弓箭街—川剧团—十字街”一条街保留了下来。

  “这里是忠州人的家园、三峡移民的乡愁、游客的诗与远方。”忠县县委常委李彬称,“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载体,还是城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优先保护留存历史遗存,让老街可行、可观、可居、可游。”

  由此,在重点规划实施路网改造、消防整治、治违排危、环境升级、功能提升等五项民生工程同时,忠县下足“绣花功夫”,对明清时期的东门、东坡梯子、龙泉井、弓箭街,以及具有巴渝传统民居特色的龙家院子、大府邸、黄家院子、曾家祠堂等20余处文物古遗迹和传统古建筑进行“微改造”,打造充满江城居民记忆和三峡移民乡愁的古朴老街。

  忠县素有“中国汉阙之乡”的美誉,在老街入口,忠县建起了忠州汉阙广场。老街的东门城墙进一步修缮保护,原县文化馆改建成忠州展览馆,融合“新”与“旧”元素,集中展示老街所蕴含的“忠”文化、“汉阙文化”及三峡移民历史。

  “老街又回来了。”肖本玉没想到,原来的废墟地、臭水沟变成了城市临江台、市民休闲地、游客打卡点,不但环境变好了,他们的生意也变得红火起来,“不搬了,就留在忠州老街。”

  让更多的家庭来创业

  修旧如旧的忠州老街,不但留下了肖本玉夫妇,还吸引来重庆北仓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参与“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建设。

  “努力做到宜居宜业宜游,让老旧小区群众安居更要安心。”忠县相关负责人称,在老街保护与修缮基础上,北仓集团适当植入公共艺术廊道、堤岸遗址公园、当代体验区、传统商业集市、现代文创片区、文化教育片区等多种业态,打造川剧团、非遗文化馆、民宿、物业等,“以‘文化、文创、文旅’为核心元素,全力打造充满三峡原真老城气息的生活街区。”

  忠县将国有资产及征收物业进行整体加固,然后统一交由北仓集团运营,在植入乌杨白酒、香山蜜饼、手工编织品等本地特色的基础上,推出特色民宿、餐饮、桌游、清吧、亲子等时尚潮流门店,既适合家庭、夫妻创业,又吸引年轻群体消费。

  忠州老街一期工程已交付物业面积约7500平方米。北仓集团全面开展文化商业项目空间改造设计,完成了民宿、DIY互动空间、川剧院、东门书院、非遗展厅、咖啡馆,以及协议商户店面设计、装修工作。目前,40余家商户已顺利入驻。

  “店面小、房租低、投入少,适合夫妻创业。”过去,周亮在忠县城区东坡梯道开了一家奶茶店。去年8月,忠州汉阙广场建成开放,他和妻子在现场感受到了忠州老街的变化,随即商定将奶茶店搬到老街。

  去年12月28日,周亮的子悦老茶店在东坡路205号正式开业。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奶茶店收入到目前为止依然超过了10万元。周亮的店面20平方米,每月租金1000余元。他说,人气越来越旺,自己对老街充满信心。

  北仓集团重庆忠州老街文化旅游公司项目经理黄竹介绍,公司陆续出台减免租金、提供装修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商业入驻运营,同时正推出创业扶持计划,提供项目创意、门面设计、运营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让更多家庭的青年大学生、夫妻来老街创业。

  夫妻店成了一道风景

  在忠州老街,有这样一家文创小店:店主侯井俐是河南人,丈夫是忠县人。

  夫妻二人此前一直在杭州打工。去年,他们回到忠县县城,游玩忠州老街后,随即决定在这里创业。两人是网恋,又投资过旅游产品,最后选定销售石头文创产品,并把店名叫做“缘来相石”。

  “每个月有8000多元的收入。”夫妻二人分了工,丈夫继续在杭州一边打工,一边选购各类文创石头寄回忠县;侯井俐在忠县一边经营小店,一边照顾上小学的孩子。

  同样,34岁的陶有权带着在上海打工认识的妻子回到忠州老街开起了足疗店;秦进在这里开起了汉服店;聂红琼和丈夫冯志和创办了手工制作店……黄竹介绍,目前,忠州老街有20多家夫妻店,他们大多是中青年。这恰恰符合忠州老街“00后”消费人群的业态定位。

  据统计,老街的游客80%是青年学生,而老街50%的项目为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布局。

  “小小夫妻店,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忠县相关负责人称,忠州老街的改造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初衷,不但把原住民留了下来,还吸引了游客旅游,吸纳市民创业、就业,吃上了“旅游饭”,“夫妻店不仅是商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必须呵护好、发展好。”

  数据显示,在节假日期间忠州老街每日人流量已经达到了1万人次。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忠州老街“复活”了。

编辑: 陶玉莲
城市相册
栏目精选
每日看点
重庆正事儿
本网原创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32323